喜欢绣球松的小谷 作品

第237章 给将士们提高待遇(第2页)

胤?:“甘薯缺口三个多月,换来的八万多斤粮食顶不了多久,你买了多少粮回来?”

宁承慢:“买了四十六万斤粮食,能顶到六月份。”

胤?:“明年四月再接着买,最少再买三十万斤粮食回来。撑过明年七月,我们以后不会再缺粮了。”

到了明年,每家每户种甘薯,百姓不会缺粮食。

他们加大种甘薯的地,种出来的全部收入库。

苏策丽:“何只是不缺粮呀,我们多种些,还能往外输送粮食呢。”

“龙江地广人稀,将土地全部开荒出来种上甘薯,制成粉条卖出去,龙江的未来可以成为有名的产粮大户。”

宁承慢:“想将整个龙江的地开发出来,需要的人太多了,我很难找到足够的人来做这些事情。”

大清讲究故土难离,若不是在家乡实在过不下去,没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他用粮用衣服做诱惑,几个月过去,主动过来龙城做工的外人也仅有几百人。

其中包括蒙古过来的四五百人;

不加蒙古人的话,从其他地方到龙城做事的人加一块也只有两三百。

苏策丽:“一旦跟老毛子开战,可以俘虏他们那边的人过来做事,这个人手来得快。”

有着战车及可以多连发、射程精准的火铳在,苏策丽完全没想过大清有打不赢老毛子的一天。

主要是康熙的年纪越大,越注重稳。

不愿意掀起战争影响他前面打下的基业。

一旦战败,他在史书上留下的功绩就要大大降低了。

以稳为主的康熙主动提出与老毛子打,可见他对战车的认可。

配上射程更远更精准更快的火铳,赢的机率更是大了几成。

胤?:“这一天不会等太久的,老毛子挑衅了我们这么久,该让他们为我们多做些事情。制衣厂现在的产量如何?”

宁承慢:“一天有四百件的产出。”

胤?:“一个月下来有一万两千件毛衣,能给将士们每人配一件毛衣吗?”

想让将士打胜仗,光吃饱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