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彪悍的河北人(第3页)
这封神帖的全文如下:
权贵阶层常有少年掌权,寒门庶子往往要到了晚年才能得势,这里隐藏着阶层的密码。
社会是分层的,霍去病十九岁横扫漠北的战马背后,是汉王朝卫氏家族的几代积累。
诸葛亮二十七岁的隆中对,凝聚了百年门阀琅琊诸葛氏的智慧结晶。
普通人要用二十年的寒窗苦读,才能获得一张职场的入场券。
而权贵阶层的继承者们,却早早在真实的世界战场里,完成了人生的历练。
这样的差距,当然不是简单的资源倾斜,而是认知体系的全面碾压。
对于很多人来说,二十岁不是青春的开始,而是资本与权力共同浇灌好的成人礼。
世界的规则是分层的,上层掌控着定义真理的权利,下层困守在被规则驯化的生存逻辑里。
寒门庶子的认知天花板,不过是权贵阶层的认知地板。
当普通人把高考当做人生的转折点时,权贵子弟的私人教育,早已涵盖地缘政治,资本运作与人性博弈。
他们的教科书与练习册,可能是大企业的并购案,处理突发性的公共危机,也可能是操控百万级的舆论战争……
资源的分配是分层的,普通人眼里的巨额投入,在权贵阶层的教育中,不过是基础配置。
一个家族三代人的沉淀,能轻易堆砌出超越常人数十倍的试错空间。
他们在华尔街亏掉的上千万美元,叫学习成本,在非洲投资失败被称为战略试水。
这些用真金白银浇灌出的生存智慧,最终会内化成对世界运行规律的绝对手感。
认知的进化是分层的,底层群体终生在低层次认知中打转。
中层精英则沉迷于战术层面的精进,顶层的构建者却在构建降维打击的系统工程。
普通人还在研究如何避开规则的时候,权贵阶层已在重写规则。
当市井小民还在计较眼前得失时,权贵子弟正在布局几十年后的利益版图。
这种思维代差,不是勤奋能弥补的鸿沟,而是家族几代人用资本暴力砸出来的认知断层……
强者从不追求公平,真正的强者都懂得一个道理:每个阶层都是特定认知的培养容器。
底层的恐惧孕育出了底层人的保守,中层的焦虑催生出了中层人的内卷,顶层的危机感,则锻造出了上层人的统治力。
当普通人还在争论寒门难出贵子时,那些真正的掌权者,已培育出可以同时驾驭三种平行思维的怪物。
他们用自由主义话术,来收割理想主义者,用威权主义的逻辑来驾驭现实主义者,用神秘主义的玄奥来诱导迷失着底层……
李俊觉得书中的话,其实很多都十分的有道理,尤其是这句:“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李俊从自已在这个时代的经历,以及前世的所见所闻,便无比的认同网络上的一句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如果对当下感到疑惑,对未来感到迷茫,你翻开中华民族的史书,上面有你想要的一切答案。”
李俊这一世所接受到的教育,无不对应了神帖上所述。
只不过身体里住着后世灵魂的李俊,还可以用隋唐以后的历史为鉴。这使他比同时代的人,具有更长远的眼光,开挂也不过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