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清逸 作品

第二百四十三章:幕后黑手(第2页)

在哪里建会馆这些能看到的东西,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成功植入土鳖精英内心的那套无形的圈层。

什么叫高级的渗透?

这就是……

而整个“洋务运动”中,李鸿章重点培养了一个叫“李提摩太”的英国人。

这个人当然不会是一个普通的传教士,他是共济会和浸礼会的双料会员。

在李鸿章的暗中支持下,这个“李提摩太”在上海设立了一个用共济会基金创办的宣传机构……同文书会。

这个“同文书会”的业务只有一个:不断的引进和翻译,大量国外的反帝书籍。

后来这个“同文书会”名气越来越大,十分讽刺的是,光绪也成了它的粉丝。

后来光绪变得这么激进,绝对是少不了“同文书会”的功劳。

“李提摩太”在写给英国共济会总部和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就明确的指出:“我们只要在这里,更多的控制主要的大学,主要的报纸,主要的杂志,还有一些新读物。

通过控制这些东西,控制了这里的舆论领袖,那我们就等于控制了这里的头脑,还有脊梁骨。”

因为在东方的表现优异,李提摩太很快就收到英女王颁发的马耳他骑士勋章,此外他还成功晋级了共济会三十三级的导师。

这个时候李鸿章碰到了甲午海战,这场败仗让李鸿章政治上的势力和声望大损,手下的门生故旧大多出走了,袁世凯也就是这个时候改拜到了翁同龢的门下的。

而他极力推动的“洋务运动”,安插的洋势力也因为他失势也调不动了。

但是作为一个老辣的老牌官僚,他也没有束手就擒。

李鸿章觉得自已只是在国内失势,国外还不知道,于是他决定出国溜一圈,把国外新的势力带进来制衡现在国内的旧有势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李鸿章在甲午海战惨败后不久,马上就策划了一次出访欧洲。

而他到了法国的时候,就接受到了来自罗斯柴尔德家族非常高规格的接待。

同年,一直隐藏在东印度公司背后的银行巨鳄罗斯柴尔德,独主以家族的名义进入了中国,成立了一家叫“辛迪加”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