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章 慕映烟从容化解试探(第2页)
只是调哪个地方的粮呢?
郭晗文微低着头,等待上面两人的回答。
慕元初面色微沉,他已经意识到郭晗文不怀好心。
山东夹在南直隶和京城之间,这两个地方都有大粮仓,随便调哪个地方的粮都可以。
但两京的粮仓一般是为了突发的战争储备的战争粮,轻易不得动用。
正宣帝在位二十年,除了继位初期亲政蒙古,调用了两京粮仓,之后从未调用过。
每年粮仓也只会打开两次,目的是用新粮更换三年前的旧粮,以保证粮仓内一直是最近三年内的粮食。
如今若是太子刚监国就打开两京粮仓,不管他是为了什么,都给人一种败家子的感觉。
慕元初眉头紧皱,开始思索排除两京外,什么地方往山东调粮比较方便,还得要让被选中的府县心甘情愿。
慕映烟却突然想起一事:“本宫记得去年江南盐税减少了三成,原因是江南各府运了一批粮食到山东赈济灾民。”
郭晗文不明白慕映烟为何提起这件事,如实道:“公主好记性,确有此事。”
慕映烟端坐在座椅上,一袭紫色宫装既衬托出她的妙曼身姿,又平添一份威严。
慕映烟微微一笑:“江南盐商能将粮食运往山东,少不了江南各府官吏的支持,江南官吏在赈灾时愿意为灾民出一份力,如此心系百姓,想必江南各府也会很愿意调粮去山东。”
此言一出,朝堂上沉默一瞬,郭晗文抬头深深看了慕映烟一眼,恭声道:“公主所言极是。”
江南素来地产丰富,江南的税收也一直是朝廷的一大收入。
江南各府的粮仓素来充盈,几个府凑一凑,很容易凑出来山东需要的储备粮。
即便调粮去山东,也不会影响到江南各府的储备粮,等今年税收上来,江南各府的粮仓又会填满。
如此一来,自然是皆大欢喜。
关键是慕映烟所说合情合理,江南各府的官吏根本找不到理由拒绝。
这一刻,满朝文武重新认识了一次慕映烟。
以往在他们的心里,平乐公主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若是能得公主下嫁,家族最起码能再昌盛数十年。
但此刻,他们意识到平乐公主有的不只是美貌,还有聪明的头脑,以及快速从自已已知的情报中提取出自已需要的信息,加以利用。
更关键的是她对朝政的敏锐度!
调粮这种事并不算难办,关键是不能给当地官员卖惨拖延的机会,江南虽然富庶,但也不是冤大头,总不能一有别的地方缺粮就从江南调。
而慕映烟借助去年盐税减少这件事,以大义堵住了江南官员的嘴,这便是她对朝政足够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