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懂云天 作品

第2章 快餐店员陈娟:灶台烟火到医学殿堂(第2页)

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张照片。照片的像素不高,有些模糊,但还是能清晰地辨认出照片里的人——那是一个穿着快餐店围裙的女人,正在打饭。女人的脸上带着疲惫的笑容,手腕上有一道明显的疤痕。背景是油腻的取餐台和保温槽,空气中似乎都能闻到油烟味。

陈娟的心脏猛地一缩。照片里的那个女人……怎么那么像她?虽然看起来更成熟、更憔悴,但那眉眼,那脸型,分明就是十年后的自己!

她颤抖着手,拿起那张纸。

“陈娟,当你看到这封信和这张照片时,我希望你能清醒一点,看看你未来可能会成为的样子。”

“我是十年后的你,2030年的陈娟。现在是2030年7月18日,我刚在‘快味美’快餐店打完今天的第732份饭,手腕上的烫伤还在隐隐作痛。你看到的照片,就是我现在的样子。”

“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我在一家快餐店里打工,打了九年的饭。每天穿着油腻的围裙,重复着上千次‘您好,一共25元’。我的手上布满了烫伤的疤痕,手指因为长期泡水和接触油污,已经有些变形了。”

“你是不是觉得很可笑?当年那个被生物老师夸有学医天赋的陈娟,怎么会变成一个满身油烟味的快餐店员?”

“因为我放弃了。放弃了高中,放弃了大学,放弃了那个可能成为医生的自己。我觉得读书太累,觉得打工挣钱更实在。可我现在告诉你,陈娟,你错了!大错特错!”

“你知道每天闻着油烟味是什么感觉吗?那味道会浸透你的衣服,你的头发,甚至你的皮肤,让你走到哪里都像一个移动的油罐子。你知道被热油烫到有多疼吗?那不是不小心被针扎一下的疼,是灼烧感顺着皮肤蔓延,让你半夜疼醒的疼!你知道看着银行卡里那点微薄的余额,连给生病的父母付医药费都捉襟见肘时,是什么心情吗?是绝望,是悔恨!”

“上个月,我妈在老家摔断了腿,需要手术费。我跑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凑了很久才凑齐。那一刻我就在想,如果我是医生,是不是就能更好地照顾他们?如果我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是不是就不用这么狼狈?”

“照片上的我,笑得很勉强吧?因为我一点都不快乐。我的梦想是开个小饭馆,但那点积蓄,在飞涨的物价和房租面前,简直是杯水车薪。我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

“陈娟,你还记得生物课本里的细胞图吗?那些显微镜下奇妙的世界,那些复杂却有序的生命结构,你当初看着的时候,眼里是有光的。张老师说你有天赋,那不是骗你的!那才是你该去的世界,一个充满未知和探索、能让你实现价值的世界!”

“看看你现在,上课打瞌睡,作业抄答案,心里只想着快点打工挣钱。你以为那是‘现实’,其实那是在亲手毁掉你的未来!”

“这封信很荒谬,对吗?从未来寄给现在的信,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我以十年后的你的名义发誓,照片里的人就是我,信里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这是我用九年的血汗换来的教训!”

“现在是2020年9月1日,一切都还来得及!离高考还有三年,足够你从现在开始努力!”

“把你藏在书包里的小说扔了!把上课睡觉的毛病改了!把生物课本拿出来,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看!你不是笨,你是懒,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想想你的父母,他们希望你有个好前途,而不是像我一样,在社会底层挣扎。想想那个可能成为医生的自己,难道你就甘心让她永远停留在想象里吗?”

“陈娟,求你了,醒醒吧!别让十年后的你,也像我一样,对着一张照片,流着泪写这样一封悔恨的信!”

信的末尾,有几滴明显的泪痕,晕开了纸张的纤维,像是十年后的她,在写这封信时,流下的滚烫泪水。

陈娟拿着信纸的手不停地颤抖,眼泪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一滴一滴落在信纸上,和那些早已存在的泪痕重叠在一起。她看着照片上那个疲惫憔悴的女人,又看看镜子里自己年轻却带着迷茫的脸,一种巨大的恐慌和悔恨瞬间淹没了她。

那真的是她的未来吗?每天在油烟中打转,手上布满疤痕,连给父母看病都没钱?

她想起了生物课上,张老师拿着显微镜,给他们展示洋葱表皮细胞时,她心中那份奇妙的震撼;想起了张老师说她有天赋时,眼里的期待;想起了父母每次打电话时,欲言又止地问她学习怎么样,那语气里的担忧。

“生物课本里的细胞图,你还记得吗?那才是你该去的世界!”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她混沌的大脑。

她猛地抬起头,擦干眼泪,从书包最底层掏出那本被她扔在一边、封面已经有些磨损的生物课本。翻开第一页,看着上面清晰的细胞结构图,那些曾经觉得枯燥的线条和文字,此刻却仿佛有了生命,在向她招手。

同桌惊讶地看着她:“陈娟,你没事吧?怎么哭了?还拿出课本?”

陈娟没有回答,只是深吸一口气,用袖子擦了擦眼泪,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她翻开课本,从第一章第一节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读了起来。

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窗户照在她的课本上,也照在她重新燃起光芒的眼睛里。那个曾经只想辍学打工的少女,在收到这封来自未来的信后,终于决定,要为自己的人生,换一条路走。

【叁·十五年磨砺,无影灯下】

改变的道路充满了艰辛。

对于基础薄弱、又长期懈怠的陈娟来说,重新捡起课本绝非易事。生物课上那些曾经被她忽略的概念和原理,现在看来如同天书。她常常在晚自习时,对着一道简单的遗传题苦思冥想几个小时,直到弄懂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