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翱翔于蓝天之上

林壹轻推操纵杆,主翼仿佛获得了解放,从混凝土束缚中脱身而出,整个机身轻盈拔起,离地瞬间几乎没有顿挫或漂浮,干净、利落、线性。,x.q?i_u\s·h,u¢b_a¨n`g_._c!o~m`

离地角度12度,姿态稳定,风挡外风速旗快速下沉,地面景物迅速缩小。

起飞成功。

地勤组在望远镜后方按下摄影快门,拍下这一幕黑白瞬间。

测绘组记录下一串飞行数据曲线,图纸上传动结构解算员己标记出五个关键节点,用于事后比对滑跑—离地的控制延迟与桨盘响应。

林壹并没有立即爬升,而是维持低空首线飞行三十秒,以验证低空动力连续性与操控稳定性。

空速表稳定在180公里每小时,发动机转速维持在2350转,桨距控制模块未见跳变。

仪表板上的每一个指针都在正常区间内波动,液压压力、电路负载、航向指示、燃油泵反馈,所有数据清晰,逻辑闭合。

此刻,林壹的眼神微微泛亮,那不是兴奋,而是工程师在精准系统中感受到的“对称感”——所有设计目标与物理反馈,毫无出入。

这一点,令他很满足。

他微微拉杆,战机顺势进入10度仰角攀升。·艘¢嗖.暁!税_旺+ /嶵/鑫¨章`結\庚+辛\快,

舱外天光愈发强烈,空气密度下降,桨盘推力随之增强。

林壹微调升降舵,将战机维持在5度稳定上升状态,平稳突破300米高度。

无线电频道内,传来地面临时塔台的呼唤:“一号,状态确认。”

这是林壹提前教会他们的,写在了‘机场执行手册’里。

林壹扫了一眼各项数值,轻压通话键,平静回复:“状态正常,正在进入第一预定航线。”

声音干脆,毫无波动。

而此刻,水窑厂的跑道边缘,所有技师、工人、地勤、测绘组与周洋、刘科长他们都站在阳光下,仰头注视着空中那架银色机体——

它正划过蓝天,光影斜洒在翼面之上,线条锋锐,尾迹划出一道笔首白痕,如工匠手中刻刀落下的第一笔,冷静、坚定、毫厘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