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三一同归(74)(第2页)
周明握紧令牌,掌心的温度与令牌相融,突然感觉到一股暖流从脚底升起,与周围数百名异人的气息相连,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整个万魂窟。
子时的梆子声响起时,万魂窟的入口突然喷出黑色的雾气,雾气中传来毕渊的狂笑:“陆瑾,你果然来了!我还以为你会躲一辈子呢!”
黑雾渐渐凝聚成毕渊的模样,他穿着件绣满符文的黑袍,周身环绕着无数虚影,都是他这些年夺取的异能者魂魄,其中最显眼的,是个穿三一门道袍的虚影,正是当年的太师叔,只是眼神空洞,毫无生气。
“你把他怎么样了?”陆瑾的剑指向毕渊,逆生真气在体内翻涌。
毕渊抚摸着太师叔的虚影,笑容残忍:“他的逆生真气真是美味,让我的夺魂术精进了十年。可惜啊,他的魂魄太顽固,到现在还不肯屈服……”
周明突然举起聚魂珠:“娘!跟我走!”
珠子里的人影纷纷躁动,尤其是那个妇人的身影,竟挣脱了束缚,朝着周明的方向飞来。毕渊脸色一变,挥手打出道黑鞭,却被陆瑾的剑斩断:“你的对手是我!”
清玄长老和云姑长老同时发动三清阵,天地人三才之气化作三道光柱,将毕渊困在中央。周明站在阵眼,掌心的“人”字令牌发出耀眼的光芒,与周围异人的气息汇成一股洪流,涌入阵中。
毕渊的虚影们开始崩溃,尤其是太师叔的虚影,突然挣脱毕渊的控制,转身攻向他:“毕渊!我等你很久了!”
养魂井里突然传来巨响,无数残魂冲破井盖,与聚魂珠里的人影汇合,形成一道巨大的魂潮,朝着毕渊席卷而去。毕渊在魂潮中发出惨叫,黑袍寸寸碎裂,露出底下布满符咒的身体,那些符咒正在燃烧,发出刺鼻的气味。
“不可能!”毕渊的身体在逆生真气和魂潮的双重冲击下开始瓦解,“我明明已经……”
陆瑾的剑刺穿他的心脏,镇魂莲的光芒瞬间涌入,净化着他体内的邪气:“你错了,毕渊,真正的力量不是夺取,是守护,是传承,是无数人凝聚在一起的信念,这才是三一门的道,也是所有正义之士的道!”
毕渊的身体化作飞灰,养魂井的黑气渐渐散去,露出井底的清水,水中倒映着无数平静的面容,都是被解救的魂魄。周明的母亲身影在水中与父亲的虚影相视而笑,然后渐渐消散,化作漫天的光点,落在万魂窟的每一个角落。
天快亮时,清玄长老将三枚令牌交还给陆瑾,令牌上的光影已经消失,只剩下古朴的纹路。“掌门,”他的眼睛里竟渗出了泪水,“老眼虽盲,却仿佛看到了三一门重光的景象。”
云姑长老也走上前,身后跟着幸存的三一门弟子,他们手里捧着块新刻的石碑,上面写着“三一门英烈名录”,从太师叔到赵焕,从周圣到那些叛徒,每个名字都刻得工工整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陆瑾接过石碑,将它立在万魂窟的入口,然后转身看向周明,少年正望着天边的朝霞,掌心的“人”字令牌在晨光里泛着金光。“走吧,”陆瑾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该回去了,三清观的重建,三一门的未来,还有很多事等着我们去做。” 周明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摸出片竹简,是阿瑶绝笔的最后一部分,上面写着:“逆生三重,终在传承,非一人之功,乃众人之心,心齐则道成,道成则门兴。”
陆瑾将竹简递给身边的弟子们传阅,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坚定的神色。他知道,这不是结束,三一门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那些逝去的英灵将被永远铭记,那些活着的人将带着他们的信念继续前行,而逆生三重的真谛,也将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朝阳完全升起时,众人的身影渐渐远去,只留下那块英烈石碑,在晨光中静静矗立,石碑旁的镇魂莲开得正好,花瓣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的光,像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这片重获新生的土地,也注视着那些为守护而前行的人们。
三清观重建的第七个月,陆瑾在晨练时发现,观后的石壁上多了些奇怪的刻痕。这些刻痕深三寸,走势蜿蜒如蛇,在朝阳下泛着淡淡的银光——是逆生真气的残留,却带着股陌生的邪气,与毕渊的夺魂术有七分相似。
“掌门,”周明捧着新抄的《逆生诀》走来,他的笔迹已初具风骨,只是在“守心”二字上总不自觉地加重笔力,“清玄长老说,这些刻痕是‘引魂阵’的残篇,当年毕渊就是用这阵法困住太师叔的魂魄。”
陆瑾指尖的银线探向刻痕,突然被股吸力拽住,眼前闪过片猩红——毕渊的魂魄正蜷缩在处暗河里,周围环绕着无数黑色的锁链,锁链上的符文与石壁刻痕如出一辙。“他没死透,”陆瑾猛地收回手,银线已被染黑寸许,“夺魂术让他的魂魄与万魂窟的地脉相连,只要地脉不断,他就能慢慢聚魂。”
周明的玉佩突然发烫,映出暗河上方的景象:座悬空的石桥,桥上刻着三一门的“三清讳”,桥的尽头是扇青铜门,门环是两只衔着宝珠的朱雀,正是三一门失传的“镇魂门”,据说门后藏着能彻底净化邪祟的“鸿蒙火”。
“清玄长老说过,鸿蒙火是逆生真气的本源,”周明抚摸着发烫的玉佩,“当年太师叔就是靠它压制走火入魔的,只是后来火盆被毕渊偷走,藏在了镇魂门后。”
正说着,云姑长老匆匆赶来,手里拿着封染血的信笺:“山下传来消息,七个与三一门交好的门派昨夜遭袭,掌门们都被人抽走了魂魄,现场只留下这些刻痕。”信笺上的刻痕比石壁上的更完整,组成个扭曲的“毕”字。
陆瑾将信笺凑到阳光下,隐约看见纸面透出层淡金色的光晕——是守心砂的痕迹,与阿瑶玉佩里的如出一辙。“是阿瑶的笔迹,”他指着“毕”字的收笔处,“她在提醒我们,毕渊的目标是‘七门钥匙’。”
七门钥匙是异人界七大派的信物,合在一起能打开通往“通天谷”的通道,谷内的“天道石”能改写异人界的规则。毕渊若拿到天道石,后果不堪设想。
“清玄长老已经带着弟子们去追了,”云姑长老的拐杖在地上顿出火星,“他说毕渊的魂魄附在了个货郎身上,正往通天谷的方向去,货郎的扁担里藏着从七大派抢来的信物。”
周明突然抓住陆瑾的衣袖,掌心的“人”字令牌亮得惊人:“我能感觉到娘的气息在通天谷!她的魂魄被毕渊困在天道石里,当成了聚魂的引子!”
陆瑾望着观外连绵的山峦,晨雾正从山谷间升起,像无数游荡的魂魄。他想起师父临终前的话:“逆生之道,不在逆天,而在顺天应人。”或许毕渊的出现,本就是天道对三一门的考验——能否在守护中守住本心,能否在复仇中不忘慈悲。
临行前,陆瑾打开青铜匣,将“天”“地”二令交给云姑长老:“若我们七日未归,便启动三清阵封锁通天谷,宁可玉石俱焚,也不能让毕渊染指天道石。”他将镇魂莲的莲台塞进周明怀里,“这莲台能聚天地正气,若遇危急,咬破舌尖血滴上去,可唤鸿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