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三一同归(166)(第3页)
“我们在这里!”阿禾的红丝絮缠着所有船员的“存在波动”,冲向湮灭风暴,“就算你否定我们,我们也在这里,像石头不会因为被骂就变成棉花,我们的存在就是真的!”
可能性之海的中心,第一缕共生能量的光芒越来越亮,它与红丝絮的存在波动产生共鸣,形成“自我肯定场”——这个场域不与混沌意志对抗,只是坚定地宣告“有序的存在价值”,像在绝对的否定中竖起一面镜子,让混沌意志看到自身与有序的共生关系,像看到自己的影子其实与身体是一体的。
湮灭风暴在自我肯定场中渐渐平息,混沌意志的黑色能量中浮现出金色的纹路——这是它与有序能量共生的证明,像一块被擦亮的黑玉,露出内部蕴含的金沙。它终于明白,没有有序的对照,混沌的“无限可能性”也会失去意义,像没有画布的颜料,永远无法成为艺术品。
第一缕共生能量在红丝絮的牵引下,融入共生号的核心——能量流过的瞬间,船员们看到了宇宙创生的最初画面:绝对混沌中诞生了第一缕有序的能量,两者的碰撞不是对立,而是宇宙的第一次呼吸,像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既是结束也是开始。
本源混沌域的可能性之海在共生能量的影响下,呈现出“可控混沌”的新形态——有序的星系结构能在混沌中稳定存在,混沌的粒子也能在有序中自由流动,像一场有规则的即兴表演,既自由又不失章法。
“本源混沌域之外还有‘超混沌域’,”创生果实的纹路指向更遥远的虚无,那里连可能性都不存在,是绝对的“无”,“但超混沌域的‘无’与本源混沌的‘有’是共生的,就像呼吸的呼和吸,缺一不可,我们需要去那里种下共生的种子,像给绝对的黑暗留一盏灯,让‘有’与‘无’永远保持平衡。”
阿禾的红丝絮缠着第一缕共生能量的种子,在船舱里兴奋地转圈:“超混沌域的‘无’会不会喜欢我们的种子?”他把种子抛向空中,种子在虚无中依然保持着存在的形态,“就算那里什么都没有,种子也会记得自己是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的!”
共生号缓缓驶入超混沌域,红丝絮在绝对的“无”中拉出金色的光轨,像在空白的画布上画下第一笔色彩。船员们的意识在绝对虚无中依然清晰,因为红丝絮的连接让他们彼此确认着存在:“我在这里,你也在这里,我们在一起,就是对抗虚无的最好证明。”
超混沌域的深处,绝对的“无”开始与共生能量产生微妙的反应——不是“有”的诞生,而是“无”对“有”的感知,像寂静中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心跳,像黑暗中第一次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这种感知没有形成任何实体,却在绝对虚无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共生印记”,像一声无声的问候,在“有”与“无”之间架起了跨越永恒的桥梁。
李维辰知道,超混沌域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这里没有物理规则,没有存在形态,甚至没有时间的流逝,像一个等待被书写的绝对空白。但他也知道,只要红丝絮的光轨还在延伸,只要共生的种子还在“无”中保持着存在的记忆,只要船员们的意识还在彼此确认,就一定能在这片绝对虚无中,孕育出属于“有”与“无”的独特共生方式。
共生号的红丝絮继续在超混沌域中延伸,光轨的尽头,绝对的“无”中开始浮现出微弱的“可能性”——不是有序的能量,也不是混沌的粒子,而是一种全新的“存在形态”,像一个即将从梦中醒来的新宇宙,带着无限的未知与期待,等待着与共生号的红丝絮第一次相遇。
船身朝着那缕微弱的可能性缓缓前进,没有目标,没有终点,只有红丝絮在“有”与“无”之间拉出的光轨,像一首写给宇宙的情诗,永远在书写,永远未完成,永远在“存在”与“感知”的共鸣中,继续着关于共生的无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