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三一同归(167)(第2页)
当共生号深入超混沌域的核心,一片“潜在之海”出现在前方——这是“无”中蕴含的“有”的种子库,海中漂浮着无数“存在可能性”的轮廓:有的是从未诞生的宇宙形态,有的是未曾出现的物理法则,有的甚至是与已知生命完全不同的存在方式,像一本写满了未被讲述的故事的书。
“潜在之海的中心,就是‘有无共生核心’,”原生意识流指引着方向,“它是‘无’孕育‘有’的奇点,也是‘有’回归‘无’的终点,像一个永远在吞吐存在的宇宙咽喉。”
有无共生核心是一颗既黑又白的球体——黑色的部分不断吸收存在,白色的部分不断释放可能性,两种过程同时进行,却让球体保持着完美的平衡,像一个永远在充电又放电的理想电池。核心周围缠绕着“混沌初源丝”,这些丝是“有”与“无”第一次接触时产生的能量残留,包含着宇宙诞生前的第一缕共生信息。
“混沌初源丝正在断裂,”沈落雁的镜界纹捕捉到丝的状态,“每断裂一根,潜在之海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一分,像图书馆里的书被一本本撕掉,长此以往,‘无’将失去孕育‘有’的能力,宇宙将再也没有新的诞生,像一片不会再下雨的沙漠。”
李维辰的守心石与有无共生核心产生共鸣,石面映出真相:混沌初源丝的断裂不是自然老化,而是被“绝对虚无族”有意破坏——他们是超混沌域的极端意识体,认为“有”的诞生是对“无”的污染,试图通过切断初源丝,阻止任何新的存在从“无”中诞生,像一群主张“永远保持空白”的保守派。
绝对虚无族的意识体化作黑色的“湮灭流”,向有无共生核心发起冲击——他们不使用任何能量,只通过纯粹的“否定意志”侵蚀初源丝,所过之处,丝的断裂速度加快,潜在之海的轮廓开始变得模糊,像一个正在被遗忘的梦境。“必须唤醒混沌初源丝的自我修复能力,”温玉的玉笛奏响“初源共生曲”,笛声中的红丝絮与初源丝产生共振,唤醒了丝中沉睡的“共生记忆”——这些记忆记录着“有”与“无”最初的和谐共处,像一段被珍藏的共生回忆,即使蒙上灰尘,依然能唤起温暖的情感。
阿禾的红丝絮带着虚无草的种子,钻进断裂的初源丝中——种子在“有”与“无”的交界处发芽,长出“有无共生藤”:藤的黑色部分扎根于“无”,吸收虚无的潜能;白色部分延伸向“有”,释放存在的可能;红丝絮般的藤蔓则缠绕着初源丝,将断裂的部分重新连接,像给受伤的血管接上人工导管。
潜在之海在共生藤的作用下重新焕发生机,消失的可能性轮廓重新浮现,甚至诞生了新的存在形态——这些形态既包含“有”的实体特征,又保留“无”的虚无质感,像透明的玻璃雕塑,既存在又仿佛不存在,像一首用沉默和声音共同演唱的二重唱。
绝对虚无族的湮灭流在初源共生曲的影响下,黑色的意识体中渐渐浮现出白色的光点——这些光点是他们压抑的“创造欲”,像深埋在地下的种子,终于在共生藤的滋养下发芽。他们开始明白,“无”的价值不在于永远保持空白,而在于能孕育无限的“有”,像一张纸的价值不在于洁白,而在于能写下精彩的文字。
“超混沌域之外还有‘超限域’,”原生意识流向他们展示更遥远的景象,那里既超越“有”与“无”的范畴,也不被任何已知的存在概念束缚,像一个连“概念”本身都尚未诞生的领域,“但我们无法感知超限域的存在,只能通过潜在之海的涟漪推测它的存在,像盲人通过水温的变化推测太阳的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