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玉帝张兴东之琴棋书画(第3页)
"当年在凡间读书,"张兴东走到窗前,望着下方的文曲星,"有个教书先生总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可他自己却把俸禄都用来给穷学生买笔墨。朕那时便知,书里最贵重的不是功名,是道理。"
这时,卷帘大将捧着块刻满符文的龟甲进来,甲片上的字迹正在褪色:"陛下,这是女娲娘娘留下的《补天书》,最近字迹越来越淡,怕是......"
张兴东接过龟甲,指尖抚过那些古老的符号。他看见女娲炼石补天的景象,看见她为了堵住最后一道裂缝,将自己的元神融入五色石。那些褪色的字迹,原是她对三界的牵挂正在消散。
"不是消散,是该换种写法了。"张兴东取出自己的佩剑,剑尖在龟甲上轻轻刻画。他没有重刻符文,而是写下凡间百姓的祈愿:"愿风调雨顺愿老有所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每写一个字,褪色的符文便亮起一分。
龟甲突然腾空而起,化作一道彩虹飞向天际。藏经阁外,所有的天文书册都开始翻动,书页间涌出凡间的炊烟、笑声、劳作声,与仙乐交融在一起,化作祥和的云彩。
文昌帝君望着这一幕,终于明白玉帝为何要将凡书编入天册——真正的天书,从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是藏在字里行间的人间烟火,是让三界众生都能读懂的温暖。
五、雅韵满三界
千年后的蟠桃宴,瑶池里不再只有仙乐,还飘着凡间的《茉莉花》调子。张兴东坐在主位,看着众仙各展才艺:孙悟空用金箍棒敲出《将军令》,猪八戒的钉耙能弹《醉八仙》,连最古板的太上老君,都用炼丹炉的余火烤着竹筒,吹出《渔樵问答》的旋律。
"陛下,"白素贞捧着新画的《断桥会》上前,画中她与许仙执手相看,西湖的烟雨里藏着颗跳动的红心,"这画里的情意,比昆仑玉还珍贵。"
张兴东接过画卷,在空白处题了行字:"琴棋书画,皆为心声。"笔尖落下,墨迹化作漫天花瓣,落在每个仙凡的肩头。他望向三界:东胜神洲的孩童在学写"人"字,西牛贺洲的僧侣在弹着凡间的木鱼,南赡部洲的画师正对着晚霞调色,北俱芦洲的冰原上,有人用冰棱敲出了《丰年颂》。
"当年在凡间,"张兴东对身边的众仙说,"朕以为琴棋书画是文人雅士的消遣,后来才懂,它们是三界的通用语言。琴声能解怨,棋局能明理,丹青能记情,文字能传心。"
南极仙翁举起酒杯,杯中琼浆映出棋盘的影子:"陛下以雅韵化戾气,这才是真正的天威。"
张兴东笑了,起身走向南天门。云海中,他亲手改制的天籁琴正在自动弹奏,琴声穿过三十三天,落在凡间的每个角落。有夫妻在琴声中和好,有争执的邻里放下了怨怼,连刚破壳的幼鸟,都跟着调子唱起了歌。
他站在云端,看着那些被琴棋书画滋养的生灵,忽然想起自己还是亭长时,在破旧的书案上写下的第一个字——"人"。那时候的他不会想到,有一天会用这个字,串联起三界的雅韵与温情。
很多年后,三界的生灵会说,那位从凡间来的玉帝,不仅懂天规,更懂人心。他用琴音化解纷争,用棋局指引方向,用丹青记录真情,用文字传播善意。而他留下的琴棋书画,早已不是单纯的技艺,是流淌在三界血脉里的雅韵,是让每个生灵都能感受到的,藏在笔墨音符间的温柔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