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民安张玉皇3 作品

第608章 玉帝张兴东之斧钺钩叉(第3页)

正说着,下界传来急报:青丘的狐狸偷了太上老君的仙丹,被天兵用三股叉围在山谷里,眼看就要血流成河。

张兴东带着钢叉赶到时,领头的天将正举着亮闪闪的金叉,叉尖对着只护着幼崽的母狐。母狐眼里噙着泪,却死死不肯后退。

"住手!"张兴东用钢叉挡住金叉,圆头叉尖轻轻搭在母狐的背上,"它偷仙丹是因为幼崽中了瘴气,老君的仙丹能解毒。"

天将愣住了:"可天规说......"

"天规也说'万物有灵'。"张兴东接过仙丹,用叉尖挑着递到幼狐嘴边,"你看这钢叉,圆头不会伤人,却能护住想护的。金叉再利,伤了护崽的母亲,赢了也不光彩。"

母狐吃完仙丹,对着张兴东叩了三下头,带着幼狐消失在密林里。天将们看着那柄钢叉,忽然觉得手里的金叉沉了许多。

回去的路上,张兴东把钢叉递给领头的天将:"记住,叉分三股,一股对恶,一股对善,中间那股,是留给回头路的。"

五、兵器本无善恶

千年后的兵器谱大典,张兴东让人把最显眼的位置留给了四样东西:开山斧劈过的桃木桩,钝玉钺敲过的惊堂木,生锈的铁钩,圆头的钢叉。每样都带着岁月的痕迹,却比任何神兵都耀眼。

"陛下,"如来佛祖指着这些凡物笑道,"当年蚩尤用斧钺钩叉作乱,如今您却用它们护众生,真是有趣。"

张兴东望着前来观礼的仙凡:"兵器本无善恶,就像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关键是谁在用,为谁用。"他拿起那柄开山斧,"它劈过山,却也护了灵芝;这玉钺断过案,却也留了生机;铁钩捞过物,却没伤过鱼;钢叉拦过兽,却没害过崽。"

众仙默然。他们想起那些镶金嵌玉的法宝,有的成了镇妖的利器,有的却落入魔道成了凶器。原来决定兵器性质的,从不是材质,是使用者的心。

大典结束时,张兴东把这四样兵器送给了凡间的孩子:斧头给了劈柴救母的少年,玉钺给了公正断案的书生,铁钩给了捞救落水者的渔民,钢叉给了守护山林的猎户。孩子们举着兵器,眼里没有贪婪,只有珍重。

看着孩子们的背影,张兴东忽然想起自己当年在凡间,第一次拿起斧头时的心情——不是为了威风,是为了给冻僵的老人劈柴取暖。那时的他不会想到,有一天会用同样的道理,守护三界。

很多年后,三界流传着句话:最好的兵器,是能让握着它的人想起要守护什么。而那位从凡间来的玉帝,早已把斧钺钩叉的真谛刻进了众生心里——不是杀戮的威风,是守护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