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民安张玉皇3 作品

第637章 二流子于华和吴兆梅之间的爱情故事(第2页)

“这篱笆该换几根桩子。”他把最后一口馒头塞进嘴里,拿起钳子开始干活。生锈的铁丝在他手里变得听话,断掉的木桩被他一根根拔出来,新的插进去,敲得笔直。

吴兆梅坐在旁边的石头上画画,偶尔抬头看他。阳光照在他汗湿的后颈上,泛起一层细密的光。她发现于华干活的时候很专注,眉头微微皱着,不像平时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你以前是做什么的?”她忍不住问。

于华的动作顿了顿。“在工地上搬砖。”他声音闷闷的,“后来摔了腿,就回来了。”

吴兆梅“哦”了一声,没再追问。她知道巷子里的传言,说于华是在外面打架被打断了腿,才灰溜溜地回了红旗巷。可看着他此刻认真的样子,她觉得那些话或许不全是真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吴兆梅从食堂打了两个菜,一荤一素。于华盯着那盘红烧肉,咽了咽口水,却只夹青菜。

“你吃啊。”吴兆梅把肉往他那边推了推。

“我不爱吃肉。”他又撒了谎。

吴兆梅没戳破,只是把肉切成小块,混在米饭里给他:“多吃点才有力气干活。”

于华的鼻子突然有点酸。他想起腿刚摔断那会儿,躺在出租屋里,三天没吃东西,是隔壁的王婆端了碗热粥来,也是这样,把肉碎拌在粥里,说“多吃点才好得快”。

下午干活的时候,于华的腿突然疼起来。阴雨天落下的旧伤,一累就犯。他咬着牙想继续,却眼前一黑,差点摔倒。

“你怎么了?”吴兆梅扶住他,摸到他额头上全是冷汗,“是不是腿不舒服?”

于华点点头,想推开她,却没力气。她的手很软,带着肥皂的清香,比他贴的止痛膏药还管用。

“我送你回去。”吴兆梅半扶半搀着他往红旗巷走。于华的胳膊搭在她肩上,能闻到她头发里的香味,像春天的青草。他觉得自己的脸又红了,幸好天色有点暗。

到了于华的出租屋门口,吴兆梅才发现这屋子比她想象的干净。虽然家具旧,但桌子擦得发亮,床上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窗台上还摆着个玻璃瓶,里面插着朵野菊花。

“你坐着,我给你找点药。”吴兆梅在屋里转了转,从抽屉里翻出个药瓶,里面是止痛片。

于华看着她倒水的背影,突然说:“我不是打架断的腿。”

吴兆梅回过头,眼里带着疑惑。

“是为了救一个小孩。”于华的声音很低,像怕被人听见,“在工地旁边,有个脚手架倒了,我把那孩子推开,自己被砸到了。”

吴兆梅愣住了。她看着于华低下头,手指抠着裤子上的补丁,突然觉得心里某个地方软了下来。

“你很勇敢。”她走过去,把水杯递给他,“疼的时候就告诉我,别硬撑着。”

于华接过水杯,指尖碰到她的手,这一次,他没躲。

那天晚上,于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吴兆梅说他勇敢时的眼神,亮得像星星。他摸了摸腿上的伤疤,那道从膝盖一直到大腿的疤,以前觉得是耻辱,现在却好像没那么难看了。

第二天,于华没去牌局,也没去闲逛。他找老王借了辆三轮车,去城郊的批发市场批了些蔬菜,拉到巷口摆摊。王婆路过时,惊讶地张大了嘴:“小华,你这是……”

“卖菜。”于华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挣点零花钱。”

王婆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这才像个样子。”

中午的时候,吴兆梅提着画夹过来了。她买了两把青菜,却给了他五块钱。

“不用找了。”她眨了眨眼,“就当是昨天帮我修篱笆的工钱。”

于华看着手里的五块钱,心里像揣了个暖炉。他看着吴兆梅走到巷口,又回过头冲他笑,阳光落在她白衬衫上,晃得他眼睛有点花。

那天收摊的时候,于华数了数钱,除去本钱,净赚了八块六。他买了两斤苹果,犹豫了半天,还是送到了三号院的阁楼门口。

苹果放在门口的台阶上,旁边压着张纸条,是他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的:“谢谢你。”

第三章 流言与灯

于华卖菜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他每天天不亮就去批发市场,挑最新鲜的菜,价格又公道,巷子里的街坊都爱来他这儿买。有时候吴兆梅会过来帮忙,帮他算账,或者给买菜的大妈大婶画个小像,逗得大家乐呵呵的。

有人开始说闲话了。

“你看于华那小子,是不是想攀高枝啊?”

“吴老师那么好的姑娘,怎么能跟他扯上关系?”

“听说他以前在外面混黑社会呢,吴老师可得当心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些话像风一样,刮进于华的耳朵里。他嘴上不说,心里却像被针扎似的。他开始故意躲着吴兆梅,她来买菜,他就低着头算账;她在巷口画画,他就推着三轮车绕道走。 吴兆梅看出了他的不对劲。一天傍晚,她在巷尾拦住了他。

“于华,你最近怎么了?”她的眼睛里带着担忧,“是不是我哪里惹你不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