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新政激荡(第2页)
在南京,以及苏州、松江等地,以复社为首的士林团体,率先发难。他们集会结社,撰写文章,激烈抨击崇祯皇帝的“倒行逆施”。他们指责皇帝“重用阉党爪牙”、“滥杀无辜士子”、“擅开厂卫,行恐怖统治”、“与民争利,抄家掠财”,如今更是“尊崇武夫,轻贱斯文,乱我朝纲,毁我祖制!” 他们认为,皇帝优待军士、提升武人地位、甚至允许军户子弟读书入仕,是对儒家伦理和士大夫统治秩序的公然挑战!
一时间,江南士林群情激愤。在某些人的暗中组织和煽动下(其中不乏像钱谦益这样身居高位、却对现状不满的前朝大佬在幕后密谋),南京的复社学子们率先走上街头,效仿京师之前的士子,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要求皇帝“清君侧”,撤回成命,严惩厂卫。
面对汹汹的士林舆情和街头示威,负责留都(南京)防务的镇守太监刘福和世袭罔替的魏国公徐文爵(或其子弟),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想要调动南京的卫戍部队控制局势,却发现困难重重。原来,按照制度,大规模调动南京守军,需要兵部尚书、守备勋臣、镇守太监三方的印信齐全方可。而此时,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正奉旨督师江北,防备左良玉等军阀,人不在南京。缺了一印,刘福和徐文爵都不敢擅自调兵,生怕日后被言官弹劾,担上“矫诏”的罪名。南京的官僚体系,在关键时刻,再次显现出其僵化和低效。
消息传回北京,崇祯皇帝勃然大怒!“好一群不知死活的江南腐儒!国难当头,不思报国,反而在此兴风作浪,非议朝政!真以为朕的刀,砍不到江南吗?!”
他立刻做出反应,一方面,任命素来与东林、复社不睦的马士英为南京吏部尚书,派去整顿南都官场;另一方面,则密令刘福、徐文爵,让他们不必顾忌程序,与马士英配合,对那些带头闹事的复社学子,“便宜行事”,该抓就抓,该杀就杀!绝不姑息!
至于北京城内,虽然也有些许士子对皇帝的新政不满,但在经历了之前的血腥镇压后,加之三厂一卫的严密监控,早已无人敢公然聚集滋事,市面暂时保持着一种高压下的“平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