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笔生花花公子 作品

第157章 笔伐墨攻(感谢慢跑的阅读者打赏,晚上会再加更一章)

崇祯十八年(公元1645年)的春天,悄然而至。北京城在经历了去岁那惊心动魄、血雨腥风的一年后,表面上似乎恢复了秩序。然而,在这份以铁腕和恐惧维系的平静之下,新的暗流正在汹涌。

朝堂之上,随着东林党势力的急剧衰落和皇帝对厂卫的空前倚重,一种被江南士林私下里讥讽为“三虎执政”的局面,似乎正在形成。东厂提督王承恩、西厂提督曹化淳、内行厂提督方正化,这三位大太监,再加上一个只忠于皇帝本人的锦衣卫指挥使李若链,构成了皇帝身边最为信任、也最具实权的圈子。他们如同皇帝的眼睛、耳朵和利爪,严密监控着京城内外,执行着皇帝的意志,也让所有对新政心怀不满的官员和士子,感到不寒而栗。

然而,皇帝的权威,似乎仅限于京畿和少数忠诚将领控制的区域。在遥远的江南,那里是东林党和复社势力的传统大本营,情况则截然不同。凭借着雄厚的财力、深厚的人脉以及对地方舆论的强大掌控力,被压制的东林、复社势力,开始用另一种方式,向远在京师的皇权发起挑战。

崇祯十八年初,由复社才子张采等人在钱谦益等大佬的授意下编写的、旨在诋毁朝政、攻击皇帝本人的书籍和小册子,那本流传甚广、被某些人称为《乙书》的匿名作品,如同雨后春笋般,在江南各地悄然出现。他们联络了当地的民间印刷社,利用发达的刻板和印刷技术,将这些充满着恶毒攻击、歪曲事实、甚至直接污蔑皇帝“精神失常”、“昏聩暴虐”的文字,大量刊印,并迅速流传开来。

这些书籍和小册子,成为了东林党反击的犀利武器。他们利用这些宣传品,在江南各地广泛串联,极力抹黑朝廷近期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将皇帝描绘成一个被阉党控制、滥杀无辜的暴君。他们借此博取地方士绅、富商乃至部分官员的同情与支持,试图在舆论上对京师朝廷构成巨大的压力,动摇皇帝统治的合法性。

----------

这些来自江南的消息,自然也通过东厂和锦衣卫的渠道,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了崇祯皇帝的御案之上。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看着密报中那些不堪入目的污蔑之词,崇祯气得浑身发抖,猛地将手中的奏报摔在地上,“这群只会摇唇鼓舌、舞文弄墨的腐儒!国难当头,不思如何共赴国难,反而躲在江南安乐窝里,编造谣言,诽谤君父!真是……罪该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