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笔生花花公子 作品

第168章 匠心(第2页)

普通百姓对此大多感到震惊和不解。“一百万两银子?!就为了造那打打杀杀的铁疙瘩?” “有这钱,多开几个粥厂,多赈济些灾民不好吗?” “火铳再厉害,还能当饭吃不成?” 对于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他们而言,火器的重要性,远不如一碗热粥来得实在。

而那些自命清高的士子文人们,更是对此大加挞伐。“穷兵黩武!舍本逐末!” “圣天子当以仁政治天下,岂能沉迷于此等奇技淫巧、杀戮之器?!” “百万帑银,可兴修多少水利?可教化多少愚顽?竟尽数用于此等无用之物!昏聩!实乃昏聩!” 他们将皇帝对火器的重视,视为“不务正业”、“违背圣人之道”的又一明证,非议之声,在各种私下场合,不绝于耳。

----------

就在这种复杂的舆论氛围中,一份崭新的、由朝廷官方刊印发行的报纸——《启明时报》,突然出现在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这份报纸,正是崇祯皇帝下令设立,由内厂和礼部共同督办,旨在“澄清吏治、宣扬国策、引导舆论、凝聚民心”的官方喉舌!报纸以相对通俗的语言,刊载了皇帝的最新旨意、朝廷的重要决策、前线的“捷报”、忠臣良将的“事迹”、甚至还有一些关于防疫、农桑、水利的科普知识。

这份前所未有的“官报”一经问世,立刻在京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广泛的关注!普通百姓争相传阅,对能够直接了解到“宫里的消息”感到新奇和兴奋;而那些士子文人们,则大多对此持警惕和怀疑的态度。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份由厂卫背景的太监所掌控的“官报”,其真正的目的,恐怕是为了与他们这些掌握着传统“清议”力量的士林,争夺话语权!甚至可能会成为皇帝打压异己、抹黑政敌的新工具!这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

与此同时,由宋应星提议、冯铨督办的京城碎石路铺设工程,也顶着部分商人和士子的非议,认为其“劳民伤财”、“阻碍交通”,开始在城内几处试点区域,有条不紊地展开了。工程并没有像传言中那样,搞得全城天翻地覆,而是采取分段、分片、避开主要交通时段的方式进行,并且优先修补那些原本就破损严重、影响居民出行的背街小巷。虽然也带来了一些暂时的不便,但其长远的益处,已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