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持重
太原府光复,大顺军在山西的统治遭受重创,五省总督陈奇瑜麾下的明军士气如虹。按理说,本应乘胜追击,将李自成主力彻底驱逐出山西,甚至直捣其陕西老巢。然而,出乎许多急于建功的将领意料的是,陈奇瑜在收复太原、汾州、辽州等地之后,却毅然下令,全军暂停南下追击,转入就地清剿残余流寇、稳固后方、整顿兵马的阶段。
他太清楚李自成这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韧性了!上一次在固关,自己便是因为初战得胜而略有轻敌,未能彻底封锁所有道路,才让李自成和刘宗敏率领老营主力侥幸逃脱,以致今日太原之失而复得,依旧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如今,山西局势虽已大优于明军,但流寇的残余势力,在南部的平阳、泽州、潞州等地,依然盘根错节,不容小觑。若不先将这些钉子一一拔除,确保后方粮道畅通、民心安定,便贸然挥师南下,极易重蹈覆辙。
陈奇瑜深知,对付流寇,尤其是李自成麾下那些百战余生的“老营”,关键在于打散其根基,消磨其实力,而非追求一两次会战的“完胜”。他曾不止一次向崇祯皇帝上疏,阐述自己的剿贼理念:“流贼之患,在于其散则为民,聚则为寇,其核心在于‘老营’。若能将其主力精锐彻底歼灭,则其余乌合之众,不过是癣疥之疾,不难次第扫平。”
他更是将已故名将孙传庭那句“督师百万,我何惜此一身;但百万生灵,我何忍见其涂炭?吾兵脆弱,我何敢浪战!兵法曰:‘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我何能战?然我一步不退,尺寸必争,我输不起啊!”奉为圭臬。今日之大明,同样……输不起任何一场足以动摇国本的惨败了!必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
就在陈奇瑜坐镇太原,指挥各路兵马清剿山西南部流寇残余之时,一个棘手的人物,也送到了他的面前——那便是之前在辽州主动率部归降的大顺武威将军张鼐。
对于张鼐的反正,陈奇瑜心中其实并无多少欣喜,反而充满了警惕。此人毕竟是李自成麾下的重要将领,手上沾满了官军和百姓的鲜血,其此刻归降,真实目的究竟为何?是真心悔过,还是……另有所图?他不敢轻易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