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革新序幕(第2页)
任何敢于抗拒、或是有所迟疑者,立刻便会有厂卫番役“登门拜访”,进行“亲切友好”的问询!短短数日之内,仅因“偷逃税款”、“阻挠新政”等罪名,而被捕入狱、抄家问罪的官员、商贾、乃至勋贵管事,便已数倍于往年!各衙门与驻扎在京畿的禁军、城防军,更是高度戒备,严密配合,确保新政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不打折扣的执行!
这股发端于京师的改革风暴,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迅速波及到了外省,尤其是那些商贸发达、士绅势力盘根错节的江南地区!当地的官绅、财阀们,在听闻京师的种种“酷政”之后,无不人人自危,如坐针毡!他们这才真正意识到,这位年轻的皇帝,此番……是真的要“磨刀霍霍”,拿他们开刀了!而且,是毫不留情,不讲任何情面!
崇祯皇帝更是多次在公开场合,毫不讳言地表示,大明朝的许多“祖宗成法”,早已不合时宜,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动!甚至不惜……推倒重来!
面对皇帝这种近乎“不要脸”的强硬姿态,以及那无孔不入、也无所不用其极的厂卫鹰犬,那些残存的东林党人和地方士绅们,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束手无策!他们以往最为擅长的、通过撰写文章、鼓动清议、甚至组织太学生伏阙上疏等方式来抨击朝政、对抗皇权的手段,在皇帝这简单粗暴的“不跟你讲道理,只跟你讲刀把子”的策略面前,尽皆失效!
----------
崇祯皇帝之所以敢于如此“肆无忌惮”地推行这些足以颠覆整个帝国统治基础的激进改革,其底气,自然也来源于他手中那日益稳固的权力和……民心!
政治上,通过近两年来持续不断的、以“瓜蔓抄”方式进行的铁血清洗,曾经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的东林党及其附庸势力,早已是土崩瓦解!其核心人物,或死或囚,或罢官流放,朝堂之上的“东林余孽”,已是所剩无几,再也无法形成有效的政治对抗力量。
舆论上,新设立的皇家报社,连同三厂一卫的宣传机器,正开足马力,日夜不停地宣扬着皇帝的“圣德”与新政的“益处”,同时也不断揭露着那些被清洗官员的“贪腐”与“不法”,将他们彻底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权力架构上,以内阁首辅蒋德璟、阁臣冯铨、以及新任兵部尚书朱大典等人为核心的“帝党”官员,已全面掌控了朝政的运作。如今的内阁,早已不是那个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的决策中心,而更像是……皇帝陛下的“私人盖章班子”,负责将皇帝的意志,转化为具体的政令,并监督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