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决心(第2页)
还有那些被他们圈占的良田、山林、矿产……更是数不胜数!他们往往以“王府用度不足”、“年久失修”等名义,向朝廷“哭穷”,向皇帝索要各种特权,比如要求将地方上的某些赋税直接划拨给王府,或是要求获得某些商税的征收权。
久而久之,许多地方的税收,早已是名存实亡!朝廷的政令,根本无法在这些藩王的封地之内得到有效执行!真正的实权和财富,都牢牢掌控在各地的王府手中!
据东厂密报,如今整个山东一省,每年能上缴朝廷的茶叶课税,竟只有区区十二两白银!而曾经作为帝国财赋重地的南都金陵城,其全年所能征缴上来的商税总额,更是……只有可怜的八两!
这些本该充盈国库、用以养兵赈灾的巨额财富,都到哪里去了?!不用问,自然是落入了那些地方宗室和与他们勾结的官僚、商贾的腰包之中!周王控制着开封府的税课;潞王占据着两淮的河泊所;清源王、辽山王更是直接将手伸向了地方的商税……
----------
这些宗室藩王们,其财富之惊人,早已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
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其就藩洛阳之时,便搜刮了“珠玉山积,金银百万”!其奢靡程度,令人发指!
陕西的秦王府,“拥资百万”,富甲一方!大同的代王府,在当地拥有各类房产、店铺、田庄千余处!
无论他们是否如晋王、蜀王那般,在流寇兵临城下之时,还算组织过一些抵抗,亦或是如福王、瑞王这般,只知搜刮民脂民膏,骄奢淫逸。他们治下的百姓,无不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
这些藩王,在自己的封地之内,便是作威作福的“土皇帝”!他们与地方上的豪绅、财阀勾结在一起,共同构建起了一个个垄断地方经济、盘剥普通百姓的暴利结构!这直接导致了民困财尽,也使得国家的财政体系,濒临崩溃!
自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国势由盛转衰,朝廷对宗室的控制力也日益减弱,宗室的特权和贪婪,更是变本加厉,愈发不可收拾!许多地方的百姓,早已不堪重负,甚至流传出“卖屋卖妻,只为供奉王爷俸禄”的悲惨歌谣!
也正因如此,那些揭竿而起的农民军,才会对这些朱明宗室,抱有如此刻骨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