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廷议(第2页)
他缓缓点了点头,竟意外地赞同了蒋德璟的言论:“蒋爱卿所言,确有几分道理。三厂一卫,皆集中于京师,职能重叠,互相掣肘,确有不妥。是该……做出一些调整了。”
他沉吟片刻,随即下达了一道足以再次震惊朝野的重大调整旨意:
“传朕旨意!为加强南都管辖,也为分流京师厂卫之权。着,西厂提督曹化淳,即刻起,率其西厂全部衙门、人员,南迁金陵!总揽江南地区之情报、监察、以及……清剿东林、复社余孽之善后事宜!”
“东厂,则专责京师之内、皇城之外所有事务!其权力,亦需受到内阁与都察院之节制!”
“至于锦衣卫,其职权维持不变,仍专责缉拿京师内外之皇亲勋贵、军中大将等重大要犯!便如前日,李若链爱卿奉旨,前往金陵,将那胆大包天、意图不轨的福王朱由菘锁拿回京一案,便办得……很好!”
这番话,看似是在“削弱”厂卫,实则……却是将整个京师的情报、监察、缉拿大权,更加集中到了他最为信任的东厂和锦衣卫手中!而将实力相对较弱、且与他并非绝对“同心”的西厂曹化淳,则打发去了南京,去与同样被他派往南京的马士英、周经武等人,互相制衡!群臣之中,虽有明眼人识破了崇祯皇帝(朱铭)这“明为分权,实为集权”的真实意图,但在皇帝那不容置疑的威严之下,却也……无人再敢多言半句!
----------
提到福王朱由菘,崇祯皇帝的眼中,再次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机。
他知道,自己虽然已下旨,将那自作聪明的福王朱由菘撤藩除国,全家贬为庶人,并将其幽禁于京郊通州的一处别院之内。其下场,已远比其他几位同样被“请”回京师、只是被“移藩”至边远之地的宗室亲王,要凄惨得多,已是彻底失势。
但是……只要他还活着,便终究是个隐患!
一个流着朱家皇室血液、又曾对皇位抱有幻想、更在江南地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前亲王,若是在将来某个关键时刻,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打出“清君侧”、“恢复祖制”的旗号,来对抗自己的新政,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朕,绝不能留下这等后患!
----------
当夜,朝会结束之后,崇祯皇帝在东暖阁,秘密召见了锦衣卫指挥使李若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