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白灼西生菜的吕子 作品
第3章 忘川长歌(第2页)
惊蛰夜来了位磨砚的书生。他的砚台是用恋人的骨灰拌着墨石做的,可磨出的墨总带着血色。"乾隆年间我进京赶考,她用簪子刻了'状元及第'在砚底,却因抄近路给我送饼,摔死在山涧。"他说着,砚台突然渗出清水,洗去血墨,露出砚底未刻完的"等"字。
我往砚台里滴了滴忘川泪,墨汁瞬间化作星图——每颗星都对应着书生当年的考卷。有颗星里,他正在卷尾画她送饼的模样;有颗星里,考官被画感动,破例让他上榜;还有颗星里,她的魂魄正托梦给书生的后人,让他们在山涧种满警示灯。
书生恍然大悟,把砚台沉入忘川河。墨石化作灯塔,骨灰变成灯油,血色墨汁成了导航的星图。现在每个迷路的魂魄经过山涧旧址,都会看见砚底的"等"字在发光,旁边还有行新刻的字:"此路已平,可安心行"。
七夕来了位梳发的老妪。她的木梳齿间卡着根白发,梳背刻着"民国九年秋,阿桃赠",可每次梳头都会掉出花瓣。"我丈夫是船员,走前说'等月亮梳成圆的就回来',我梳了七十年,月亮总在梳到一半时缺角。"她对着忘川水梳发,水面突然映出丈夫的船——那艘船当年遇上海难,他把唯一的救生圈刻上"圆"字推给了乘客。
我取下梳齿间的白发,发丝竟变成船桨。梳背的"桃"字遇水显形,变成完整的"团圆"。当老妪用梳子舀起忘川水,水花里飞出无数银鱼,每条鱼的鳞片都刻着丈夫的航海日志:"今日教乘客刻桃符"、"明日把口粮分一半"、"若我不回,望她梳月为灯"。
现在忘川河口多了座"梳月台",老妪的木梳化作潮汐钟,每梳一次月相,就会有银鱼衔着人间的团圆故事游过。那些因离别而破碎的心,在看见鱼鳞片上的"等"字时,总会想起:有些等待,本身就是圆满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