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风声 作品
第130章 玳瑁要报恩(4)(第2页)
张氏很聪明,也很有眼光。
嫁过来之后没多久,就意识到,指望着嫁妆坐吃山空是不行的。
至于娘家的帮助,嗯,要是晏秀才在科举上青云直上,那自然一切都不用她多说;
可晏秀才这不是已经蹉跎了十几年依然未能成为举人吗?她爹早就把她们一家抛之脑后了。
她还不了解她爹?标准的势利眼,选中晏秀才当女婿,就是因为他文名在外、有望中举;可晏秀才屡试不第,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娘家指望不上,嫁妆总有花光的时候,张氏在手头还宽裕的时候,抓紧一切时机买田产买铺子。可惜,晏秀才着实是个猪队友。
不事生产也就罢了,赶考的路费这也是必要的花销,省不得,可他还时不时的去参加什么文会、诗会,说是要拓展人脉……
人脉没拓展开来,钱财花出去不少。
张氏原本在镇上买了一座二进的宅子和两个小铺子,可在几年前,晏秀才手头紧,直接把铺子给卖掉了。
人家还振振有词,说什么“商贾之事,非读书人所为”。
张氏差点被气死——不喜欢铜臭,那你倒是别花钱啊!
这还不算,在上次去参加秋闱的时候,家里现银不够,他还想把田卖了凑路费,张氏跟他大吵一架,说什么都不同意!
晏秀才是指望不上了,张氏哪会豁出一切供他科举?
她还有儿女呢!哪能让晏秀才把她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小小家业挥霍一空?家里这几十亩地,张氏说什么也不会松口的!
最后,晏秀才把镇上的宅子给卖掉了,带着二百多两银子去赶考,结果,功名没得到,银子花了个精光,回家之后还累的大病一场,又花了不少钱!
张氏气得要命——她现在已经不指望晏秀才中举了,她就希望,晏秀才别再好高骛远,能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以晏秀才的身份,若是肯坐馆教书,也能收到不少束修,可他只想着考功名做大官,压根不乐意浪费自己宝贵的读书时间去教授蒙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