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家的干饭王 作品
第106章 辩论(第2页)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道旁嶙峋的山石和远处依稀可见的村落轮廓,“佛门慈悲,见众生苦,犹如己受。江湖门派,固然良莠不齐,亦有那许多懵懂弟子,不过是随波逐流,依附于门派之下求一安身立命之所。更有那传承数百年的武学精粹,承载着无数先辈的心血与智慧,若一朝尽毁……唉。”
陈然沉默地听着,目光投向远方被夕阳染成金红色的天际线。
暮色四合,山影如墨。他脸上的线条在光影中显得有些冷硬。
“前辈慈悲,晚辈敬服。”陈然说道:“然,树欲静而风不止。江湖之浪,非因朝廷而起,却终需归于秩序。晚辈所虑者,非私怨,乃大势。”
空性念了一句佛号,“‘大势’如江流,浩浩汤汤,非人力可阻。然治水之道,堵不如疏,疏不如导。江湖草莽,亦是众生。行菩萨心肠,方为上策。若一味以力压之,恐非止息纷争。”
陈然并非不懂空性所言,但身在其位,看到的更多是门派林立带来的割据、私斗、枉顾律法,以及那些依附于强权门派之下,如同毒瘤般滋生的罪恶。秩序,是他职责所系,也是他所坚信的天下安定的基石。
来到这个世界这么多年,陈然早已把这个世界,这个大明,当做了自己的家,谁要是敢破坏,无论是谁他必除之!
“疏与导,亦是晚辈所求。然顽石需重锤,沉疴需猛药。江湖积弊已久,非怀柔可解。”
二人就这样辩论了一路,谁也说服不了谁。空性心中叹息,想着此子戾气太重,唯有到了少林,借千年古刹的庄严气象,晨钟暮鼓的洗涤,再合一众佛法高深长老的智慧开解,或可化去他心中戾气。
两人不再言语,只余下山风穿过林梢的低吟和规律的蹄声相伴。
一行二十余日,他们途径襄阳、南阳、伏牛山、汝州,最后才到的登封。
这一路陈然和空性的辩论就没停下来过。
来到少林,台阶处的扫地僧看了一眼陈然和空性这一对组合,神色略带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