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猫粮的猫尾 作品

第54章 血汗工厂(十一)(第2页)

这江南家常菜也自有特色,跑商的有时相中些耐放的干货,腌菜腌肉,也会采购回边城,给北边百姓尝个鲜。

总而言之,小作坊吃食不愁销路,做这买卖的收入也稳定,本属于双赢的买卖。

然而,小作坊素质参差不齐,时间一长,难免就有浑水摸鱼,以次充好的。

什么拿隔夜的充作当天现做的,说好的是精面里面却掺了杂糠之类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只不过古代位面还没发明出种类繁杂的食品添加剂,大家也知道熟食放不长,买回去的吃食当天就会热了吃掉,所以一直没出大事。

直到有一回,有人吃了小作坊的红糖糍粑,吐得厉害,那糍粑送去检查,红糖粉里头竟然掺了土!

糖里掺土这么明显的手法,用不着送现代位面做成分分析,阿光在鬼市实验室当场就测出来了,做糍粑的这户人家当天就偷偷搬出了都城,至今下落不明。

这事儿在鬼市掀起了轩然大波。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货架上的小作坊熟食都无人问津,其他商品销量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有人自发在商场的货架上找茬,又发现了在棉絮里掺木屑的棉衣,外表完好但实则里面是中空的墨锭……

鬼市不仅有燕月的大本营,鬼市商场还是沈霜在古代位面的第一家线下实体店。

再这么下去,商场的名声就坏透了。

于是,沈霜参照现代产品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所有商家在产品包装上附标签,标明产地,生产日期,以及产品成分,由鬼市商场不定期抽检,顾客才慢慢对鬼市的商品重拾信心。

同时,外包装上的标签,也成了产品质量有保障的象征,没有标签的货物,默认的就是问题商品,卖相再好也不会有人买。

这产品成分细细写出来,从食材到调料,最短也得一行十几个字。

规模小的作坊还好办,找人代笔抄写就成,规模大的,还一笔一划抄写,效率就低了。

这个时候,老狱警刚好找“沈家商号大美丽分店”要求定制标签。

两个位面同时产生了需求,谢临远干脆就带人找到的南朝的著作局跟秘书监原址,把印书工具翻出来,又召集还在都城的雕版师傅,在鬼市商场新开了一家文印店,专门承接各类标签印刷业务。

“文印店生意挺火爆的,不止鬼市本地商品,连边城跟北境商队送来的货物,到了江南,都要先到文印店贴个牌才能往外卖。”

谢临风奇道。

“这买卖也好做,怎么没见着别人开这店,光让临远族兄赚了这钱?”

这时阿光正好上阁楼歇息,听到谢临风这话,一阵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