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磨 作品

第31章 胤礽(31)(第3页)

天快黑的时候,康熙来到了桐花台。舒瑾若有所指地对康熙说:“臣妾听侍卫们闲聊,最近有一摆夷部落叛乱,处决了首领巴颂,是这样吗?”舒瑾有些小心翼翼,她知道康熙最不喜欢别人妄议朝政。

但是康熙可是把她当做胤礽替身啊,“仁孝皇后替身”就是骗她的幌子,看她小心翼翼和自己谈论这种不大不小的朝政,他却觉得高兴,于是就说:“巴颂是处死了,但是不是真的巴颂就不知道了。当时剿灭叛乱的将领说巴颂的儿子罕洛是当场战死,这应该是真的,他的女儿碧珠儿早已潜逃,并未被抓获。”

舒瑾听到“死的是不是真的巴颂不知道”和“女儿碧珠儿潜逃”,心里的大石头暂时落地了。

康熙和她聊起这事,话匣子就合不上了:“朕本来以为巴颂已死,但前段时间有前来京城的人被穿着摆夷衣着的人抢劫,劫匪都戴着面罩,还说“我们的首领巴颂是不会放过你们的”,这让朕开始怀疑巴颂是否真的死亡了,于是搜捕了一段时间,但并未发现巴颂。”

事实上,齐月宾派出去的八人乞丐小队和苗氏一行人打斗以后,齐月宾又给了他们一人十两银子,让他们直接离开京城去别的地方生活。乞丐们知道在京城呆着可能会被官府关注,所以也就答应了齐月宾的要求,因此康熙这时候是一点线索也没有了。——毕竟古代乞丐是流民,连户籍都没有,也无法寻找这些“劫匪”。

舒瑾听到康熙没有发现巴颂,心里松了一口气,她知道康熙不需要骗她,巴颂参与谋反肯定是真的,没发现才是好事。但她一瞬间的放松也没逃过康熙的眼睛。康熙对舒瑾本身就是一半替身一半靶子,可以给予宠爱,但他也需要不断罗织罪名,以便在不需要的时候堂而皇之地处理舒瑾。

而这时候舒瑾在为这个反贼巴颂担心的微表情,自然也被他记住了。虽然他已经仔细查过舒瑾的身世就是被丢在陈秉直家附近的孤儿,且无法找到生父母,但舒瑾的表现让他怀疑舒瑾的生父母有可能是巴颂所在部落的摆夷人。

“舒嫔啊,你还记得你的生父生母吗?”康熙好像不经意地问。“不记得了,我被丢掉的时候还很小。”舒瑾没有一丝不自然,立刻回答道。许多年来她早就已经把这话当成实话了,自然不会觉得不对。

康熙看着她那么自然:“难道她说的是真的?可她为何会关心摆夷的人?”舒瑾曾经被阮父丢掉的时候也就成了不可查找户籍的存在,而且现在她的口音也是纯正的江南口音,康熙看不出什么更多的“她是巴颂部落的摆夷人”的线索。

于是康熙消停了:“不说摆夷的事了,朕不是让你学仁孝皇后嘛,来,弹首曲子听听吧。最近噶尔丹越来越活跃了,朕怕是过不了多久又得御驾亲征了,礽儿可不要太想念朕。”舒瑾很喜欢康熙叫她“?儿”,这是对于她这个替身的肯定——但不知道她要是知道自己其实不是仁孝皇后“?儿”替身而是太子“礽儿”替身,会不会觉得自己世界观崩溃。

舒瑾乖巧地坐到琴边,弹奏起来。曲声悠扬婉转,康熙沉浸其中,暂时忘却了心中诸多烦恼。一曲终了。康熙夸赞舒瑾琴艺大有长进。舒瑾趁康熙高兴,就问了一下:“皇上,为什么要派人禁止桐花台的人进出?”

康熙淡然:“因为不能进出才能掩盖你这个替身啊。”舒瑾见康熙表情变了,并没有继续问“为什么先皇后替身不能见人”这种蠢问题。——她直到很久以后,也没机会发现自己其实不是仁孝皇后替身。

而康熙见舒瑾被关起来的乖顺,突然心里有种奇怪的念头:“如果把礽儿关起来,是不是他就听话了?呸呸呸,想啥呢,那是你儿子!”康熙不知道,有时候人最想要干的事最开始都会是一个潜意识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