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磨 作品

第104章 胤礽(104)(第2页)

但很快,他就有了新的机会。

康熙51年九月,康熙出巡塞外。这次康熙没有带上任何皇子,他自称是出去散散心的。——实际上是因为八爷党最近蛰伏起来,康熙又以为自己可以独揽大权了,在考虑要不要又废掉胤礽,来体会自己“应该有的大权”。但这种阴暗的心思是不能告诉儿子们的,所以他决定自己一个人去外面思考思考。

康熙出巡塞外“散心”的过程却并不如意,他在塞外听到了更多对他而言的不良言论。

在一次微服私访的过程中,他听见隔壁桌的两个商人在说话,其中一个人提到:“皇帝的什么“永不加赋”简直就是一坨屎!看着减免了人头税。但地方官府没钱了还是要层层盘剥,没了人头税,他们还要搞别的手段,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银两收税还能损耗的,他们硬是发明了一个词语叫“火耗”,说什么把银两熔铸了就损耗了,“损耗”足足有三成以上!”

另一个商人也很火大:“何止是官,那些小吏都像是大爷一样,张口闭口什么脚钱票钱。就是说他们来收我们的税,还层层盘剥,我们甚至要把他们当大爷一样,提供“跑腿费”,李兄,这简直就是强盗!”“王贤弟你说的是,这些当官的不就是合法的强盗吗?整天这么搞!”

康熙听着这些言论,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没想到自己推行的“永不加赋”政策竟成了地方官府和小吏盘剥百姓的幌子。原本出来“散心”思考废立太子之事的他,此刻满心都是对吏治腐败的愤怒。

康熙心里倒是没有丝毫的自责,那天在朝堂上,他把胤礽给他提出的“永不加赋”当成自己的仁政说了出来,根本没去问胤礽其他的配套处理措施,只想着他减免了人头税,岂不是前古未有的明君?现在听见百姓这么说,他觉得自己心里很难受。

康熙提着自己的酱猪肘子去和两个商人拼桌:“两位年轻人,我是京城来的,这政策听说好像是太子提出来的。”那个姓王的商人摆了摆手:“太子?别扯了,谁不知道我们大清朝的太子就是个摆设?他做什么事不要皇帝拍板?”

康熙知道这商人说的是事实,他被揭穿到这种地步,心里很虚:“那皇帝他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嘛,是问题?若上面不默许,康熙听着,脸色愈发难看,强忍着怒火道:“或许皇帝也有难处。”

姓王的商人哼了一声:“什么难处,不过是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罢了。”康熙再也坐不住,扔下酱猪肘子,拂袖而去。一路上,他越想越气,原本对废立太子的犹豫此刻也消散了不少。他觉得胤礽提出的政策导致如此局面,实在难辞其咎。回到行宫,康熙立刻下令起草诏书,准备再次废掉胤礽。

康熙可以容忍胤礽是个废物,甚至于他其实期望胤礽是废物,越废物越好,这样才好控制,但他不能容忍自己抢夺胤礽功劳不成,出了这么大的丑。他并不觉得是自己没有问胤礽配套政策的问题,现在他只想迁怒胤礽。

与他这个皇帝的臭名昭着不同,胤礽的名声却是诡异的好,路过五台山附近时,康熙还犹豫了片刻要不要去五台山找找行痴——也就是自己的父亲顺治诉苦,但却听见路过的几个路人在说:“行痴大师前几天讲佛的时候专门说过,太子胤礽宅心仁厚,有意要促进满汉一体,遵循佛法,践行“众生平等”呢!”

康熙气不打一处来,此时的他本来就因为八爷党蛰伏导致出现了误判,以为八爷党已经不足为惧了,而现在,他被说成“一坨屎”,胤礽却全是美名,更可气的是,顺治居然在讲佛的时候向着胤礽说话!

康熙再生气,也不可能去骂自己的亲爹一顿,于是气冲冲地说:“回驾京城!朕不听这些人说话了!”回到京城,康熙立刻召集群臣,宣布再次废除胤礽太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