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磨 作品

第108章 胤礽(108)(第2页)

而此时康熙看着朝堂上如此喧闹,八爷党的几个皇子又不说话,他发话了:“这立太子自古以来都是国家大事,众所周知,太子是要出身高贵的,所以胤禛胤禩这种就不考虑了,大家看看,你们觉得谁适合做太子?”

康熙直接否决了胤禩做太子,事实上他并不是乱找理由,胤禛和胤禩都是宫女出身的妃子所生,他根本就看不起这俩!康熙48年时,随着胤禩复立为贝勒,良嫔也被封为良妃,而此时德妃在私底下对良妃的一些吃醋不满的言论也被康熙听说了,他对于德妃看不清形势也有些失望。

前年的康熙50年,良妃去世了,康熙给了良妃一个符合妃位的盛大葬礼,大家都是按礼制来的,而在这过程中,康熙却注意到了德妃的一些不耐烦表现,这让他更是坚定了要打击德妃的决心。

此时的朝堂上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八爷党,他们听康熙否决胤禩为太子有些失望,但八爷党可不是没有出身高贵的皇子!于是一个大臣站出来,小心询问:“皇上,十阿哥胤?出身名门钮祜禄氏,可堪为太子?”康熙听后,心中一动,胤?出身确实高贵,可他平日里行事鲁莽,并无太多才能。

康熙沉吟片刻,未置可否,而是将目光投向众大臣,问道:“诸位爱卿,觉得如何?”朝堂上再度议论纷纷,支持与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八爷党众人暗自欣喜,若能推举胤?为太子,也算是他们的一大胜利。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胤禛突然站了出来,拱手道:“皇阿玛,立太子关乎国本,当以贤能为先。十阿哥虽出身名门,但于政务谋略方面并无突出表现,恐难以承担太子之责。”对胤禛而言,他巴不得胤禟胤?胤祯都去死呢,这样才没人和他抢八弟。

此言一出,八爷党众人脸色一变,纷纷投来不满的目光。康熙听了胤禛的话,陷入沉思,他开始重新审视这场立储之争,心中也多了几分警惕,不再像之前那般盲目乐观,而朝堂上的局势也因此变得更加紧张和微妙起来。

康熙想了想,还是没直接说要立太子,于是随口说:“好了,大家就先不要说了,朕暂时不立太子,正大光明牌匾后面有朕的传位诏书,朕驾崩以后你们拿出来看,就知道谁继位了。”

康熙不过是搞拖延战术,正大光明牌匾后面从来就没有过所谓的传位诏书,这样把大臣们都哄着点,才能降低阻力。

而此时在场的胤禛想到了张晓生前告诉他,她上一辈子亲眼看见他篡改诏书,这样子一想,他顿时觉得这个“传位诏书”是对自己最大的好消息。不过他长期板着脸,康熙倒是没看出他高兴。

康熙回去以后就开始搞一些小动作,他想了想,决定从科举考试入手。

康熙翻了几本书以后,在科举考试的题目中写下了“放太甲于桐宫”这个题目。这是个历史典故,是说当时的国君废黜了太子太甲,后来复立太甲,太甲却成为了明君。康熙希望用这个典故来暗示胤礽被废纯粹是冤枉的,希望考生们给胤礽说好话,从而给他一个台阶下,他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三立太子了。

而此时,他的这个想法很快就被胤禩和胤禟在宫里的眼线听说了,他们很快就通过秘密渠道把消息传给了胤禟。

胤禟深夜拜访八贝勒府,告诉了胤禩这个消息。胤禩和胤禟都是康熙按照最严厉的鸡娃教育教出来的,他们俩听到这个题目,立刻就知道了康熙是想要给自己创造一个台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