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磨 作品

第133章 胤礽(133)(第3页)

康熙闭上眼睛,疲惫地说:“朕也老了,不想再折腾了。这继承人的问题,朕会好好考虑的。你回去吧。”胤禩退出宫殿,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康熙已经对他起了疑心,但对于胤禩来说,这不过是常态。而康熙坐在那里,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康熙到了咸安宫,对胤礽说:“儿啊,以后只有孝敬我的人,再也没有爱护我体恤我的人了!”康熙也就在胤礽面前不会自称为朕了。

胤礽因为圈禁,并没有见到太后最后一面,但是这宫里的事他也都知道。胤礽轻轻拍着康熙的背,安慰着哭得不能自已的老父亲。

康熙连自己的辫子都剪了,在清朝,剪辫子意味着国丧,通常都是皇帝死了才会有的动作。康熙上一次剪辫子还是在孝庄去世的时候。

第二天,康熙就提出要大办太后的葬礼,有大臣觉得自己知道了康熙的意思,说:“皇上,太后娘娘虽然是皇上的嫡母,但她到底不是您的母亲,就不要把她的灵位摆在孝康章皇后(康熙的亲生母亲)之上了,摆一起就好了!”

这时候,王掞站了出来:“你简直胡言乱语!皇上,这礼法不可乱来,当年的孝庄太后去世时,灵位也没有和孝端文皇后摆一起啊,把灵位摆在一起,是对死者的亵渎!”

康熙觉得王掞说的有道理,他立刻对着刚才那个叫他把灵位放一起的官员斥责道:“你这是何居心?如此罔顾礼法,是想陷朕于不义吗?”那官员吓得立刻跪地,磕头如捣蒜:“皇上息怒,臣一时糊涂,还望皇上开恩。”康熙怒目圆睁,继续斥责道:“太后一生慈爱,于朕有养育之恩,朕岂会亏待于她?你若再敢胡言乱语,定不轻饶!”王掞在一旁微微点头,对康熙的决定表示赞同。其他大臣见状,也纷纷表示支持按礼法大办太后葬礼。

康熙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下情绪,说道:“此次太后葬礼,务必要办得隆重得体,以彰显朕对太后的敬重。”大臣们齐声领命。之后,康熙又安排了诸多葬礼事宜,虽身心俱疲,但他仍坚持亲力亲为,只为让太后走得风光,也算是对太后多年陪伴的最后报答。

康熙给太后追加谥号“孝惠章皇后”,将她的灵位摆在了生母孝康章皇后之上,一方面是为了符合礼法,另一方面也是对太后多年陪伴的一种怀念,这是真的看着他从小长大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