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磨 作品

第144章 胤礽(144)

但自我怀疑归自我怀疑,康熙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在看了一眼奏折以后,康熙将西北有战功的年羹尧提拔为川陕总督,之后,康熙立刻派遣将领去镇压朱一贵的起义军。

此时,台湾的朱一贵义军却陷入了内斗。

事情是这样的,随着起义军节节胜利,台湾被起义军占领了,朱一贵的手下们立刻开始出馊主意,就说大家跟着你打天下需要一个名分,劝朱一贵称王。

朱一贵本来就是农户出身的,确实也没怎么读过书没什么见识,于是朱一贵答应了称王。在打下了台湾府城以后,整个台湾除了北部淡水以外,都已经由义军掌控,原本的台湾知府王珍也已经逃得不见人影了。于是,朱一贵由“大明中兴大元帅”称号改为“中兴王”,建元“永和”。这体现了朱一贵确实有短视的弱点,立足未稳时却选择称王,这排斥了台湾本地的士绅阶层,他们想要染指权力,但朱一贵急着称王分割权力,导致他们没拿到想要的——士绅阶层离心了。

当然,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自古以来的农民起义目标都是打碎旧王朝,也自然不一定要和士绅阶层合作!但朱一贵起义的问题最终还是出在内部。

此时义军仿佛形势大好,随着义军的节节胜利,内部的矛盾分裂就开始了,之前率部加入了起义军的杜君英开始想获得更大的权力。由于朱一贵没有儿子,杜君英居然提出了离谱的要求:“大王,既然你没有儿子,何不立我的儿子当太子?这样我们两家如一家,才有机会推翻清朝!”

杜君英也是个短视的人,台湾都没全部打下来,他就开始想天下了,并且提议自己儿子当别人家的太子,这种话简直是滑稽。朱一贵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却也直接拒绝了杜君英:“我朱一贵虽没什么学识,但也知此等事不可胡来。你莫要再提这荒唐要求,好好与我一同对抗清军才是正理。”杜君英见朱一贵拒绝,心中大为不满,表面上应承着,可暗地里却开始谋划。他联合了一些同样对朱一贵心怀不满的将领,打算伺机而动。而朱一贵这边,并未完全意识到内部的危机,依旧忙着部署防御清军的事宜。

此时,被派来镇压起义军的清军将领已率领大军逼近台湾。清军的逼近并没有让起义军内部的矛盾暂时被搁置,杜君英在寻找着新的机会。在一次与清军的小规模冲突中,杜君英故意拖延战机,导致义军损失惨重。朱一贵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他决定彻查此事,而这一查,也让杜君英的阴谋逐渐浮出水面…

杜君英立马率部逃亡出走,这让义军的战力受到了极大削弱。清朝派来的将领也不是弱者,康熙亲自点将,派遣的是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南澳总兵蓝廷珍,带领着精锐的水陆大军逼近。6月16日清军从鹿耳门登陆,却立刻听说了起义军内部杜君英的叛逃消息。

施世骠明白镇压朱一贵起义还是要拉一派打一派,于是施世骠立刻派人去找杜君英了。杜君英脱离了朱一贵以后正愁没办法洗白呢——他自视甚高,认为朱一贵离开了他就成不了大事(虽然事实如此,起义军实力被削弱,就注定打不过了)。于是杜君英立刻和施世骠派来的手下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