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磨 作品

胤礽结局—父与子的归途(第一卷完)(第3页)

碧罕青带着摆夷众人也过来了,看到濒死的甄嬛,她说:“此人最喜欢让人捏炭火,把人手废了再卖掉。防止别人反抗,她的这行为让她在人贩子里面声誉很高呢!”旁边的一个摆夷族人说:“既然这样,那就把她丢进炭火里,让她体会一下该有的报应。”

棺材铺的掌柜早已不见踪影,也不知道是逃跑了还是也去支持胤礽解救康熙的行动了。几个摆夷族人将棺材铺里的火炉点起来,将垂死的甄嬛拽着往炭火处走去。甄嬛临终遗言:“你竟然如此狠毒…啊!”

烈火烧得很旺,没了主角光环的甄嬛仅仅挣扎了几秒钟就被烧死了。

几个摆夷人在解决了甄嬛以后,向畅春园走去,胤礼也是他们的族人,他们要为了胤礼去救他的父亲康熙。胤礼摆摆手:“你们先按照二哥说的,去杀了戴铎,不能让戴铎走了!”

几人向戴铎府上进发,胤礼则叫来了更多的摆夷族人,去畅春园汇合。至于甄嬛最爱的神仙玉女粉?早就被随地埋土里销毁了,碧罕青说,这玩意害人!

另一边,宫里。

“报告二阿哥,碎玉轩已经起事,康禄海,崔槿汐带领碎玉轩全员来投!”

“报告二阿哥,宫中侍卫听闻胤禛谋逆已经响应!”

“报告二阿哥,宜妃、惠妃、荣妃同意解救皇上!”

“报告二阿哥,宫中有章佳氏包衣试图逃跑向胤禛通风报信,已被全部抓捕!”

“报告二阿哥,宫中的乌雅氏包衣试图负隅顽抗,已被全部格杀,德妃已被控制!”

“…”

胤禛在宫中的势力仅仅是他近几年拉拢胤祥得到的少量章佳氏人脉而已,而乌雅氏则是为了向八爷党通风报信,至于德妃,虽然胤禛对她根本不孝顺,但胤禛还是她儿子,于是她折腾着老骨头抵抗了一下,但这点人脉在胤礽面前根本不够看。胤礽多年来的大方,康熙不断轮换的下人以及这次解救康熙的正义性让胤禛和胤禩的宫中人脉显得不值一提,他们的抵抗非常无力。而贵妃小佟佳氏在知晓胤禛和隆科多谋逆的事情以后,果断选择划清界限,她也主动投降,并交出了在她宫里的弘历。

很快,胤礽就西苑将康熙储备在这里的火炮找了出来,宫里的侍卫们则找到了火枪。此时杀死了傅鼐的胤祉来皇宫和胤礽汇合了,胤礽让胤祉带着一门炮去攻打雍亲王府,务必活捉年世兰,另外对八贝勒府的众人也要看管住防止动乱。说完这些以后,胤礽说:“三弟你在安排好以后带着人来畅春园,我们解救皇阿玛!”胤祉点头称是。

胤禛的谋逆计划是没有告诉府中妻妾的,此时天已经黑了,在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代,雍亲王府正在进入休息时间,突然几声爆炸声响起,胤祉部队用火炮炸开了雍亲王府的院墙。由于胤禩和胤禛府邸在一起,因此正在家中的胤禩立刻注意到了,他想要逃,但胤祉领命而来,本就是布下了包围的,于是几分钟以后,胤禩看着包围过来的士兵,选择举手投降。

而雍亲王府在院墙被炸以后,府中的妻妾立刻陷入了混乱,胤祉等人可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年世兰试图抵抗一下,胤祉说:“你想想年总督吧!”就不再言语了,年世兰想了一下年羹尧的安危,投降了。

胤礽穿上太子服,率领宫中侍卫,带着当年康熙用来炸死了噶尔丹妻子阿努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向畅春园逼近。他还带上了弘历作为人质,希望有用。

第一个来汇合的是胤礼,他带着一众摆夷族人过来了,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胤礽,但看见胤礽那张脸,他顿时知道了什么——原来额娘舒嫔根本就不是仁孝皇后的替身,而是废太子胤礽的替身!不过现在不是愤懑的时候,他与胤礽汇合,前去解救康熙。

很快,去往戴铎府的,由碧罕青带着的摆夷众人轻松使用吹箭将戴铎射杀,与胤礽汇合。生擒了隆科多的岳兴阿等人也来了,最后是胤祉,因为火炮拖延了行动,他姗姗来迟,带着年世兰来汇合了。

众人在畅春园门口集合,火炮朝着畅春园门口的侍卫们轰炸了过去,这些侍卫自然也想反抗,但在夜色中被大炮偷袭,他们难以组织起来像样的反击。加上敌方阵容正前方就是双手被砍、眼神如同死灰(李四儿母子被杀造成的沉重精神打击)绑在旗杆上的隆科多,前一天还高高在上的步兵统领,现在也是阶下囚,他们的战斗意志极大减弱了,和隆科多、胤禛一起谋逆的决心也大大减退,再加上看见胤禛竭力宣传的“皇上亲自抚养”的弘历也被俘,他们的战斗意志更是弱到几乎不存在,在大炮炸了几轮以后,侍卫们开始溃逃。

胤祉带着宗人府的侍卫和士兵,胤礼带着摆夷族人,胤礽带着皇宫侍卫,岳兴阿带着皇庄的人们,王掞因为年迈,腿脚不便没有出现,但现场仍然有很多王掞的弟子和汉人百姓!众人在大炮的掩护下向前冲,畅春园的侍卫们在被大炮轰炸又目睹重要人物被俘虏以后四处溃逃,又没了隆科多调度,他们没能形成有效的抵抗。

————现在

胤禛看到康熙那不善的表情,不屑道:“肯定是舅舅去忙别的事了,朕出去看看,回来就来送先帝上路!”胤禛往门外走,却忽然听到大炮轰炸的声音。【能把宫里的大炮推出来的,除了废太子也没别人了!】胤禛立刻想到了这一点,他心一横准备杀死康熙,只要年羹尧来支援他,他一样可以称帝!胤禛掏出匕首,不怀好意地朝着康熙走去。

然而,他刺向康熙时,康熙居然躲开了,还把他推得摔了一跤。原来是孝懿皇后生前送给康熙的香囊配方起了作用,其中一些香料和胤禛下的毒药药性相冲,导致毒药药性减弱了。康熙艰难从床上起来,踉踉跄跄就要往门口跑。

胤禛可不能让煮熟的鸭子飞了,康熙要是跑掉了,别说一个年羹尧了,再来几个年羹尧都不好使!胤禛匆忙爬起来就朝着康熙继续追过去,要杀康熙。

康熙推开门,就看见了门外那一抹杏黄色,他回过身躲避胤禛的匕首,却也不由得感慨:“保成,终不负朕!”

胤禛听到“保成”这个词,彻底愤怒了,这是他一辈子的阴影!他爆发了平生最快的速度朝着康熙扑去,康熙竭力躲避,但毕竟中毒,身体反应慢,因此还是挨了几刀不致命的伤,但——胤礽、胤祉、胤礼三兄弟骑着马已经冲了过来。

农历十一月的京城很冷,寒风呼啸,三个皇子骑马冲锋来拯救康熙。康熙感觉自己从来没有如此接近过死亡,也没有如此接近过重生。

胤禛将康熙打翻在地,举起匕首就要结束康熙的生命。

此时,策马向前的胤礽拿着弓,想起了小时候康熙第一次教他射箭的样子,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胤礽挽弓搭箭,一箭射出去,距离比较远,因此没能穿透,但胤禛的手中箭了,他疼得把匕首扔掉了。

康熙连忙爬起来,开始笨拙地反击,但他此时中毒了,手脚不方便,还真打不过胤禛。胤禛见自己都被人看见了,只能鱼死网破,于是继续打康熙,但没打几下,胤礽就骑着马冲到了面前,从马身上跳下来,朝着胤禛一脚踢出,胤禛后仰着被踢得摔倒在地,一下摔在一个台阶上,摔得一地都是血。

胤禛从地上爬起来,脑袋被摔了一下,他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胤祉和胤礼也很快就冲了过来,三兄弟把康熙护住,随行的大夫给康熙身上的刀伤做了简单的包扎。

胤礽见胤禛还拿着匕首和他们对峙,说:“老四,你还挣扎什么?你儿子弘历都在我们手里!”胤禛可一点也不在乎弘历,在需要宣传他自己得宠的时候,弘历才是“皇上亲养”,目前看来弘历居然拖累了他,那就是“生母卑贱的杂种”!

胤禛此时根本无路可逃,他只能拿着匕首给自己一点勇气,反正他也不在乎弘历,只要年羹尧来救他,他随时能编出来更多的“先帝喜欢朕”的理由!而弘历,看着胤禛这模样,更是觉得这阿玛比八叔差远了,都不在乎他这个儿子的性命!

但胤禛还是没能坚持多久,在弘历之后,另外两个俘虏也被带到了他面前,一个是被砍断双手的隆科多,这标志着胤禛在京城的布局破产了。另一个是年世兰,虽然胤礽等人根本没伤害她,但听说她为了保全年羹尧主动投降,胤禛愤怒了:“朕…朕竟然栽在了你们手里!”

康熙此时已经缓过气了:“朕什么朕?你还真把自己当皇帝了?你的政务朕都看在眼里,你摸着良心问自己,你配继承皇位吗?”

胤禛被问得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但他鼓起勇气,想起了张晓生前吹捧的“雍正大帝的功绩”,他开始“背诵自己的功劳”:“怎么不配?我想当皇帝,也能当好皇帝!等我当了皇帝,我会实行摊丁入亩,将人头税全部转移给田税解放百姓生孩子的压力,我还会实行火耗归公,让官员们明里暗里收的火耗归于国有,我再发一些津贴给他们就可以了,减少收税中的贪腐!”

康熙都快没眼看了:“朕前些年搞的'永不加赋'就是规定在康熙51年后出生的人一律不收人头税,距离现在都十年了,现在老百姓普遍十六七岁就结婚生子,这也就是说,过几年以后,人头税根本就不存在了,而你却把人头税算在田税上面再收一次,老四,你还真是丧心病狂啊!”

康熙觉得很无语,但是还是继续说:“至于火耗,它的根本就是因为取消了人头税以后,一些官员的中饱私囊行为,他们硬说收上来的银子熔铸了就会有损耗,然后把这些银子据为己有,这是一个应该消除的恶政,而不是你把它'归公',承认它是合法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严惩那些贪腐官员,并建立监管机制,而不是将火耗变成一项合理的税收!”

胤禛听了,脸色煞白,他没想到自己所谓的“功绩”在康熙眼中竟是如此不堪。此时,年羹尧的援军依旧未到,他知道大势已去。胤礽看着胤禛,冷冷道:“老四,事到如今,你还不认罪?”胤禛瘫坐在地,手中的匕首也掉落在一旁,他失魂落魄道:“罢了罢了,是我输了。”康熙看着胤禛,长叹一声:“你前途已尽。”随后,康熙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走出畅春园,而胤禛则被押入大牢,等待他的将是严厉的惩处。

回去的路上,康熙想到胤礼已经见到过胤礽,他的骗局肯定也败露了,于是问胤礼:“十七啊,你恨朕吗?”胤礼想了想,康熙虽然是把额娘当成替身,但对他确实还算疼爱,于是摇了摇头:“儿臣不恨皇阿玛。”康熙欣慰地点了点头,又问胤礽:“保成,朕因为朱三太子案的误会连续废了你两次,你却还是来救了朕的命,朕定不负你。”康熙对胤礽说过的类似的话已经很多了,胤礽其实没有相信,但康熙又补充了一句:“明天开始你就又是大清的太子了,这次,不会再废了,永远不会。”

这把岁数的康熙玩起权势来那是得心应手,他听说德妃为胤禛做了一些抵抗,回到宫里以后,立刻找到德妃,让她二选一:要么承认胤禛不是她儿子,要么自领谋反罪名去死。德妃见到康熙活着回来,知道胤禛谋逆是失败了,于是选了第一项。

第二天康熙带着伤上朝,先是宣读了一份他连夜写出来的诏书:“

朕荷天眷命,绍祖宗鸿业,御极六十余载,夙夜兢兢,惟以天下苍生为念,以宗庙社稷为忧。

曩者,废立太子之事,实出朕之不得已。彼时朕惑于胤禛之言,误信无端之辞,疑太子胤礽有结党营私、图谋不轨之举,遂一废太子之位。然朕旋即悔悟,知其受冤,复立东宫,冀其能改过自新,克承大统。

后因诸多误会,朕再废太子。然太子胤礽,仁孝性成,至性过人,于朕被奸人所困之时,挺身而出,不惜以身犯险,率义士诛逆贼,救朕于危难之中。朕于畅春园,被胤禛逆贼与隆科多等宵小所谋,妄图弑君篡位,幸赖太子调兵遣将,运筹帷幄,方保朕安然无恙,祖宗江山未遭篡夺。

朕今日方知,太子之心,始终向朕,向我大清社稷。其此前之举,实乃心怀天下,欲效北魏孝文皇帝,行万族一家之策,以固我大清万年基业,而非朕之前所虑那般。太子宅心仁厚,志存高远,欲消弭满汉之隙,共铸盛世之基。

朕历览史册,深知国家兴衰,系于储君之贤明。今观太子胤礽,经此磨难,愈发沉稳刚毅,心系苍生,实乃我大清储君之不二人选。朕若再不立其为太子,上无以对祖宗在天之灵,下无以慰天下臣民之望。

今朕昭告天下,复立胤礽为皇太子,正位东宫,着令其辅佐朕处理朝政,学习为君之道,以备将来承继大统,君临天下。望太子胤礽,此后更加勤勉,敬天法祖,爱民如子,亲贤远佞,励精图治,不负朕之期望,不负天下臣民之重托。

凡我臣民,当以太子为尊,同心同德,共襄盛举,保我大清江山永固,万代绵延。钦此!”

这诏书简直是核弹级别的,康熙回宫后被胤祉释放的胤禩更是惊讶得合不拢嘴,康熙在诏书中居然把废太子的事情全部甩锅给胤禛!

康熙念完诏书,继续说:“朕有一样丑事要告诉诸位爱卿,现在的雍亲王胤禛,他不是朕的儿子,当年鳌拜被朕除掉以后,朕虽然记恨他专权跋扈,却也可怜他为国征战死了两个儿子,于是把鳌拜的孙子取名为胤禛,由德妃当做亲子抚养,希望能保留鳌拜的一点忠心,但很可惜,他一点也没有鳌拜为国尽忠的精神,反而把鳌拜的跋扈发扬光大,竟然敢行刺于朕。朕今日宣谕,令爱新觉罗胤禛认祖归宗,改回瓜尔佳胤禛的本名,剥夺其爵位,永久圈禁!”

康熙为了惩罚胤禛,直接把黑的说成白的,连胤禛的血统都被否定了,还硬说他是鳌拜的孙子!大臣们知道康熙是在胡说八道,【但…万一是真的呢?】这个想法只在众人心中出现了一瞬间,但不得不说,所有人都这么想了一下。

朝堂上顿时一片死寂,众人面面相觑。被押着的,新鲜出炉的瓜尔佳胤禛听了,怒目圆睁,“你血口喷人!我明明是你的亲生儿子!”他挣扎着想要冲上去,却被侍卫死死按住。

康熙冷哼一声,“你谋逆在先,朕念及旧情留你一条性命,你还敢狡辩!”他转向大臣们,“此事朕自有定论,尔等无需多言。”

此时,年羹尧收到“康熙驾崩”的消息,尾随胤祯快马加鞭赶到京城,得知胤禛大势已去,便果断去向康熙请罪了,康熙想到年羹尧并没有直接参与谋反,于是贬官后放过了年羹尧。而原雍亲王府,现在的瓜尔佳府里,年世兰看着狼狈的胤禛,心中满是绝望,也有些愧疚,她对胤禛是真的爱,但她最关键时刻还是选了年羹尧。

后来,胤禛疯了,被圈禁一年以后,他开始天天狂笑:“朕是雍正大帝!雍正大帝!哈哈哈哈!!!”

另一边,胤礽回到了久违的毓庆宫,他深知,这一切不过是权力斗争的结果,而他,将再次背负起太子的重任。

康熙接着宣布对其他涉案人员的处置,隆科多被斩首示众(康熙公然说“朕不过是因为他长得像他的姐姐孝懿皇后所以才纵容他,但他没有把握机会”,又引起了一阵轰动),戴铎等人的家族也受到牵连。朝堂之上,人人自危,不敢有丝毫异动。

在三立成功以后,康熙认为顺治生前说的以及胤礽说的话从实践结果来看,是没什么问题的,他想到来救他的人中也有很多汉人百姓,于是,康熙决定任性一波,把北魏孝文帝学了!康熙下令:废除满汉不通婚的旧制,鼓励满汉之间相互通婚,促进民族融合。同时,大力推行汉语和汉文化教育,在宫廷和官府中倡导使用汉语,让满族子弟学习儒家经典,以增进对汉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他还提拔了一批有才能的汉族官员进入朝廷中枢,给予他们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康熙更是带头将“爱新觉罗氏”的姓改为“罗氏”,亲自剪掉辫子,戴上了汉人皇帝的冠冕,以此表示彻底的“满汉一家”概念。

此令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满族保守派大臣们强烈反对,认为这会破坏满族的传统和血统。但康熙心意已决,他严厉斥责了那些反对的大臣,强调只有民族融合才能让大清长治久安。胤礽全力支持康熙的决定,积极在朝廷中协调各方关系,推动政策的实施。

而汉人们见皇帝支持他们,也大力支持,一时间,原本起义叛乱不断的清朝平静得可怕。而保守派大臣?在汉人的意愿达到一定程度后,保守派大臣那点人数不够看,当年他们可以逼迫顺治,是因为顺治确实太年轻,手段不够,但康熙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有手腕有部下,甚至还有汉人支持,他们做不了什么了。康熙的汉化政策顺利推行。

康熙65年,康熙见汉化政策成功,宣布退位,传位给胤礽,自此,清朝结束了爱新觉罗王朝,进入了罗氏王朝时代。

胤礽并没有释放被关押的胤禔(因为胤禔确实谋害过他),但他也没有迫害胤禩,知道胤禩“开议会,开海禁通商”的理想以后,他顿时觉得可行,他把胤禩的想法拿去和康熙说,康熙说:“朕都73岁的人了,太上皇,不管事!你自己决定吧!”自从康熙61年被胤礽胤祉胤礼救出来以后,康熙就服老了,他开始意识到,他是不可能永远当皇帝的,天下是年轻人的,这也是他肯放下权力传位的原因。

胤礽登基后,以“平瑞”为年号,开始推行胤禩“开议会,开海禁通商”的政策。他深知这一举措会触动诸多保守派的利益,但为了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他决心一试。

朝堂之上,支持与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胤礽选择了支持胤禩,胤禩为了自己的理想,发挥了他的才能,将大臣们团结起来,设立了议会,而胤禩则成为了清朝议会的第一任议长,由于康熙废除了满汉的区别,所以议会是选取了京城拥有一定土地的京城市民来充当议员。群策群力下,议会很快就通过了各种传教士们提到的利国利民的措施,比如废除家奴制度,开海禁,严惩人贩子等。原本已经进入僵化的帝王专制被议会制取代。

在议会制的推动下,清朝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海外通商的不断发展引进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国内的经济迅速繁荣起来。胤礽在胤禩的协助下,不断完善议会制度,让更多的百姓参与到国家事务中来,而胤礼最想要的也实现了:摆夷族人被承认了平等的地位,不再是低人一等的蛮夷了,他们被改名为“傣族”,胤礼被封为果郡王,而现在的傣族郡主碧罕青也彻底摆脱了昔日被奴役的影子,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在胤礽和众臣的努力下,清朝逐渐在世界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平瑞12年,85岁的太上皇康熙于宁寿宫驾崩,临死前,康熙拉住胤礽的手:“这一生,阿玛最幸运的就是有礽儿这个儿子,朕最幸运的就是有保成这个太子,不论作为皇帝还是父亲,朕都以你为荣。”胤礽紧紧握住康熙的手,眼中满是悲痛与感激:“皇阿玛,儿臣定不负您的期望,将这大清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康熙微微点头,带着满足的笑容离开了人世。

后来,康熙父子之间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成为了所有皇家父子情中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