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人族权变,伯益得位
在大禹殚精竭虑治理人族的悠悠数十载里,人族宛如一颗蓬勃生长的参天巨树,势力不断向外延展。广袤的大地上,人族的村落与城镇如繁星般散布,日益繁茂。
外部,往昔那些妄图进犯的强族,在人族崛起的声威前,皆如霜打的茄子,不敢越雷池一步;内部,战乱的阴霾早已消散,和平的暖阳普照着每一寸土地。这般安稳的环境,使得人族的人口数量仿若燎原之火,呈指数级迅猛增长,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然而,岁月是把无情的刻刀,在人族蒸蒸日上的背后,大禹却被早年治水时留下的暗疾深深困扰。步入暮年的他,身体每况愈下,曾经挺拔的身姿变得佝偻,坚毅的面庞也刻满了岁月的沧桑。看着自己日益衰弱的身躯,大禹不得不开始思索人族共主之位的传承大计。
在他内心深处,其实更倾向于将这重担交予儿子启。启自幼便展露出非凡的聪慧,对各种事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处理能力。
随着年岁增长,启愈发成熟稳重,其领导才能在诸多场合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大禹眼中,启无疑是人族未来共主的不二人选。
但大禹心中还有另一份执念,他渴望能像尧舜那般,以禅让之美名留芳青史。这份对千古赞誉的追求,让他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为了能两全其美,大禹一方面不动声色却又竭尽全力地为启积累势力。他安排启参与各类重要的人族事务,无论是部落间的协调,还是重大工程的规划,都让启深度介入,借此树立启在人族中的威望。
另一方面,他在朝堂之上公然提出要延续尧舜的禅让传统,广寻贤良之人,为共主之位觅得合适的接班人。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如沸水般炸开了锅。大臣们各执一词,纷纷举荐心中的理想人选。
有的大臣认为某些部落首领德高望重,在各自部落中素有贤名,且治理有方,定能引领人族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而更多的大臣则力挺大禹的儿子启,毕竟启在众人眼中,无论是智慧还是才能,都丝毫不逊色于他人,是共主之位的有力竞争者。然而,在这场激烈的举荐潮中,官员伯益的呼声异军突起,几乎占据了大半。
伯益此人,智谋超群,对人族的发展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平日里,他不仅将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还广结善缘,与众多大臣交情匪浅。
在治理人族的诸多事务中,伯益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无论是水利工程的修缮,还是律法制度的完善,都离不开他的智慧与努力。
也正因如此,他在朝中拥有极高的威望,众多大臣对他钦佩有加,纷纷举荐他为人族共主的合适人选。
大禹静静地看着朝堂上这场激烈的争论,表面上神色平静如水,可内心却似翻江倒海一般。
他深知,此次共主之位的角逐,绝非简单的个人竞争,而是各方势力的一次大碰撞。这场争斗的结果,将深刻影响人族未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