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封神(第2页)
他们抗命,不是不敬你,是不敬‘规矩’。”
他抬手招来一道金光,注入昊天体内:“也罢,既然软的不行,便来硬的。你且回去,三日之后,吾会再召六圣,开启封神大业。”
昊天眼中闪过疑惑:“封神?”
“凡入封神榜者,皆为天庭正神,受天规约束,不得再擅离职守。”
鸿钧的目光穿透紫霄宫,望向洪荒大地。
“这榜单,既是对桀骜者的约束,也是给应劫者的机缘。”
三日后,紫霄宫再次汇聚六圣。
与上次不同,这次的气氛格外凝重——谁都能猜到,定是昊天告了状,而鸿钧的态度,将决定三教未来的走向。
“诸位”鸿钧开门见山。
“天庭无人理事,三界秩序紊乱,尔等可知罪?”
元始天尊脸色微变:“道祖息怒,阐教弟子虽骄,却也无大错。”
通天教主冷哼一声:“我截教弟子自在惯了,本就不该入天庭受那束缚。”
西方二圣低头不语,显然不愿卷入这场纷争。鸿钧没理会他们的辩解,直接祭出封神榜。
榜单悬在殿中,金光万丈,上面的名字渐渐清晰,竟有不少是三教的核心弟子。
“此榜名为封神,”鸿钧的声音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
“凡榜上有名者,需入天庭任职,辅佐昊天治理三界。此事由你六圣共同主持,若有违抗,休怪吾不念旧情。”
六圣看着榜单上的名字,脸色各异。
元始天尊看到太乙,广成子的名字,眉头紧锁;通天教主见赵公明与三霄仙子赫然在列,拳头紧握;西方教的金蝉子、阿傩也在其列,接引与准提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
“道祖,”老子终于开口,“封神一事,牵连甚广,恐引发腥风血雨。”
“不破不立。”鸿钧的声音斩钉截铁。
“洪荒气运流转,需有新的秩序诞生。封神榜,便是重塑秩序的钥匙。三教与西方教,当共担此任,不得推诿。”
他抬手一挥,封神榜化作六道金光,分别射入六圣体内:“此乃榜文印记,助你等筛选封神之人。一年后,西岐将有凤鸣,封神之战,自此开启。”
六圣捧着体内的印记,心中五味杂陈。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三教将迎来一场浩劫,无数弟子将卷入其中,或上榜为神,或陨落尘埃。
可鸿钧的法旨已下,容不得他们拒绝。
昊天站在紫霄宫外,看着六圣面色凝重地离去,握紧了手中的帝剑。
他知道,封神不是结束,而是开始——那些曾经羞辱过天庭的名字,终将在天规之下俯首,而他这个天帝,也终将让三界明白,秩序二字的分量。
此时的朝歌城,帝辛已长成少年,正跟着太师闻仲学习兵法。
他尚不知晓,一场关乎三界命运的封神大劫,已因天庭的一场纷争悄然开启,而他这个紫微大帝的未来身,也将在这场浩劫中,迎来属于自己的劫数。
朝歌城的青铜编钟连响三日,敲碎了笼罩在王宫上空的阴霾。
帝乙的灵柩停放在太庙正中,十八根盘龙柱上缠绕的白幡随风飘动,而新王帝辛身着玄色王袍,正站在祭天台上,接受诸侯的朝拜。
他的目光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群,瞳孔深处闪过一丝不属于少年的沧桑。
就在昨夜,紫微大帝的星力突然涌入他的识海,那些沉睡的前世记忆如潮水般涌现——星宫的帝座、紫霄宫的听道、洪荒万载的轮回……原来他不仅是商王之子,更是紫微大帝的未来身,肩负着证道的使命。
“父王遗诏,兄终弟及,然微子启无帝王之才,唯有帝辛,可承大统。”
太史令手持龟甲,高声宣读着遗诏。
帝辛接过象征王权的玄圭,指尖触到圭上冰凉的纹路时,突然想起紫微记忆中鸿钧道祖的话:“洪荒秩序,需人族自强。”
继位大典的第三日,帝辛便下了一道震惊朝野的诏令:
“凡人族男子,年十五至五十者,皆需习练武艺;女子可学箭术、马术,以备不时之需。”
诏令一出,朝堂顿时哗然。比干丞相捧着笏板劝谏:
“大王,百姓以农为本,若皆习武,恐误了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