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黄淮之患,遗孤现身
建武四年五月,天象变幻,两淮暴雨连连,西北却亢旱不雨,赤地千里。极端天气之下,灾害频发。
一直遗祸无穷的黄淮水患,一朝抬头,终成灾祸!
大水冲击之下,官员们修建的缺斤少两的豆腐渣工程,自然挡不住这漫天大水,一冲即垮!
黄淮两岸,四省百姓如乱世浮萍,流民遍地,惨不忍睹!
官员们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责,故意瞒报少报折损,企图蒙混过关。
罗晖秘密派人前往灾区,得到的真实结果简直是触目惊心!
这是天灾,亦是人祸!
罗晖刚刚稳定江南,中原大地就迎来了天变。
那些士绅抓住机会,买卖人口,圈地占田,俨然将这场天灾当做了权贵的盛宴!
罗晖痛定思痛,直接调派大军,以镇压反贼,维护秩序的名义奔赴灾区,监察中原。
罗晖先行从国库调拨赈济钱粮,由大军护送,直达灾区。
皇帝体恤万民,从内帑中拨出体己银子发往灾区,以作表率。
朝野上下歌功颂德,赞扬一片!
然而,这帮富得流油的朝臣却是一毛不拔,一个个伪装得好似青天在世,从俸禄里抠出一星半点,捐赠灾民,以显清正。
补丁官服,吃糠咽菜。
大臣们既想博个廉洁奉公的名声,又不想出血,不断挑战罗晖的底线。
圣贤书,君子道,终究不过是权贵眼中的进身之阶,知行合一者凤毛麟角。
罗晖挑中几个跳的最欢的大臣,让锦衣卫网罗罪名,杀之泄愤!
帝王一怒,群臣噤声!
罗晖委派申时其为钦差,会同河道官员,尽全力救治灾民。
同时,让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礼部老臣持节前往周边各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各国嘴里抠出钱粮,弥补大周损失。
接到命令的老臣们愁眉苦脸,他们这老胳膊老腿的,跋山涉水去蛮夷之地,为国取利。
一招不慎,怕是就会命丧黄泉,尸骨无存!
这沉甸甸的圣旨,如同催命符,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老臣们发动人脉,联名上奏,劝诫陛下不可如此暴虐,无故压迫邻国,惹人非议。
罗晖大手一挥,不压迫邻国,那就压榨你们!
锦衣卫如同疯狗,日日盯着群臣,把他们的每日开销整理成册,发给朝臣查看。
群臣感受到帝王的屠刀即将落下,顾不得那些老臣的死活,上奏直言,陛下英明!
老臣们如同霜打的茄子,带着满腔愁绪离开了神京,前往各国。
罗晖开的条件很苛刻,他很期待有人率先出头,砍了这些使臣的脑袋,与大周翻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