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六)a(94)(第2页)
陈志远抿了抿嘴唇,没有接话。他注意到周伟胸前的名牌写着"项目科科长"——看来副局长父亲已经为儿子铺好了仕途。
汇报会开始后,前三家设计公司的方案都中规中矩,评委们反应平淡。轮到周伟推荐的"远景设计"时,汇报人滔滔不绝地讲着"现代化智能化"等华丽辞藻,却对老校区的结构问题避而不谈。
"这个方案预算是多少?"一位白发评委突然发问。
"一千两百万左右。"汇报人回答。
会议室里响起低声议论。这个数字远超其他公司的报价。
"下一位,原点设计工作室。"主持人宣布。
陈志远深吸一口气站起来,走向投影仪。当第一张图纸投射在屏幕上时,他感到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喉咙一阵发紧。
"县一中始建于1952年,主教学楼为砖混结构..."他的声音起初有些颤抖,但随着讲解深入,专业本能逐渐占据上风。他详细分析了老建筑的现存问题,然后展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不是推倒重建,而是通过巧妙的加固和局部改造,既保留历史风貌,又满足现代教学需求。
"这个斜撑设计..."他指向一个关键节点,声音变得坚定有力,"利用原有廊柱作为支点,在不影响使用空间的前提下,将承重能力提升了40%。"
评委们开始交头接耳,有人甚至拿出手机拍照。陈志远瞥见周伟阴沉的表情,心里掠过一丝快意。
"预算呢?"那位白发评委再次发问。
"七百八十万。"陈志远回答,"如果采用本地建材和施工队,还能再降5%。"
这个数字引起一阵骚动。陈志远继续解释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包括利用旧建材、优化施工流程等。他的声音越来越自信,手势也变得自然起来。
"最后,我们在屋顶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每年能为学校节省30%的绿化用水。"他展示最后一张图纸,"这不仅环保,还能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案例。"
汇报结束时,几位评委自发鼓起掌来。白发老人甚至走过来拍拍陈志远的肩膀:"小伙子,思路清晰,方案务实,很难得啊!"
朱丽在一旁笑得眼睛弯成月牙,而周伟的脸色则难看得像吞了只苍蝇。
回程的出租车上,朱丽兴奋地翻看评委们的联系方式。"李局长——就是那个白头发的老先生——特意留了电话,说想请你帮忙看看他家的老房子!还有一中校长约我们明天去现场勘察..."
陈志远靠在座椅上,感到一阵疲惫后的轻松。汇报比他预想的顺利,那种被专业人士认可的感觉陌生又美妙。
"周伟看起来不太高兴。"他轻声说。
朱丽哼了一声:"他推荐的'远景设计'报价比我们高一半,方案却漏洞百出,这下在他爸面前丢脸了。"她转向陈志远,眼睛闪闪发亮,"但你知道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吗?所有人都看得出你比他找的那些'专家'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