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的条件(一)(283)(第2页)
大姐周梅脸色不太好看:"你们工资高当然觉得不多,我家..."
"大姐,"林淑芬打断她,"如果实在困难,可以少给点,但其他条件必须遵守。这不是钱的问题,是要大家都有参与感。"
周志强终于找到插话的机会:"淑芬考虑得很周全,这样确实能避免以后扯皮。爸年纪大了,我们需要一个长期方案。"
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经过反复讨论,大姐同意每月出150元,二姐承诺尽量每月探望,弟弟主动提出可以多承担一些医疗费用。林淑芬的八项条件最终被全盘接受,只是做了些微调。
送走兄弟姐妹后,周志强长舒一口气:"谢谢你,淑芬。"
林淑芬收拾着茶杯,淡淡道:"别谢太早,执行起来才知道会怎样。你大姐明显不情愿,你二姐工作忙,你弟虽然态度好但粗心大意。"
"至少有了个开始,"周志强帮妻子擦桌子,"明天我就去接爸。"
第二天下午,周志强把父亲从老房子接来。周父今年七十六岁,背有些驼,走路需要拄拐杖。他拎着个旧布包,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物和常用药。
"爸,您就住这间,"林淑芬推开客房的门,"床单被套都是新的,卫生间在隔壁,有什么需要尽管说。"
周父站在门口,有些局促:"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住几天就回去。"
"您就安心住下,"周志强接过父亲的包,"这里就是您家。"
晚饭时,周父只夹面前的青菜,林淑芬给他盛了碗排骨汤:"爸,多喝点汤,补钙。"
周父连连摆手:"不用不用,我吃不了这么多..."
"您别客气,"林淑芬把汤推到他面前,"从今天起,您就是我们家的'重点保护对象'了。"
周志强看着妻子和父亲,心里涌起一阵暖意。也许事情不会像想象中那么难。
然而,好景不长。第一个月还没结束,问题就开始出现。
大姐周梅只转了100元生活费,发微信说儿子补习班交费,下个月补上。二姐周芳出差两周,只在家庭群里发了几条问候信息。弟弟周志勇倒是按时转了钱,但一次都没来看望父亲。
更让林淑芬不满的是,她发现周父偷偷把脏衣服都洗了,还每天早起扫地。
"爸,这些不用您做,"林淑芬抢过扫把,"您休息就好。"
周父讪讪地笑:"闲着也是闲着,活动活动筋骨..."
晚上,林淑芬对周志强抱怨:"你姐弟几个根本没把约定当回事。你爸也是,好像生怕给我们添麻烦,什么都抢着做。"
周志强安抚道:"刚开始需要适应,我会再提醒他们。"
第二天,周志强在家庭群里发了条消息:"提醒大家遵守约定,特别是探望爸的事。他总问起你们。"
大姐回复:"知道了,这周末带明明去看爷爷。"二姐发了个抱歉的表情:"项目收尾,下周一准去。"弟弟则直接转了300元:"这月多给100,算补偿。"
林淑芬看着手机冷笑:"钱能代替陪伴吗?你爸最想见的是他们,不是钱。"
周志强无言以对。他注意到父亲最近话变少了,常常一个人坐在阳台发呆。
周末,大姐如约带着儿子来了,但只待了半小时就说要赶去补习班。周父把早就准备好的玩具车塞给孙子,眼里满是不舍。
"爷爷再见!"孩子蹦跳着走了,周父站在门口,直到电梯门关闭还望着那个方向。
林淑芬看在眼里,晚饭时特意做了周父爱吃的红烧鱼。周父却只吃了小半碗饭就说饱了。
"爸,您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周志强关切地问。
周父摇摇头:"没有,就是...想老房子了。明天我能回去看看吗?"
周志强和林淑芬交换了个眼神。林淑芬说:"当然可以,我陪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