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的条件(五)(287)(第3页)
中午,周父的老朋友李叔来访。他是听说了生日宴的事,特意来帮忙联络其他老同志的。看着两位老人坐在阳台上喝茶叙旧,林淑芬不禁感叹:"爸这些老朋友,感情真好啊。"
周志强若有所思:"我小时候,爸经常帮邻居修水管、搬重物...那时候不懂他为什么总爱管闲事...现在明白了,那是他在扎根。"
生日前一天,全家人忙得团团转。大姐周梅负责装饰场地,二姐周芳安排餐饮,弟弟周志勇准备音响设备,林淑芬和周志强则负责照顾周父和接待客人。
周父却显得异常平静,坐在沙发上看着大家忙进忙出。他悄悄把周志强叫到身边,递给他一张纸条:"这个...给淑芬..."
周志强展开一看,上面写着一个地址和联系方式:"这是?"
"淑芬父亲...的老战友..."周父轻声说,"他开的...养生馆...需要供货..."
原来林淑芬的父亲早逝,生前和周父是好友。周志强没想到,父亲连儿媳娘家的事也记挂在心上。
"爸..."周志强喉头有些发紧,"您别操心这么多了..."
周父摇摇头:"趁我...还记得..."
生日当天,酒店宴会厅装饰得温馨而不失庄重。大厅中央挂着大大的"寿"字,周围是全家福和周父各个时期的照片。明明和小雅站在门口当迎宾,给每位客人发一朵小红花。
最先到的是周父的老同事们,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见面就热络地握手拥抱,互相调侃谁的白头发更多。接着是周家的亲戚和老邻居们,最后是几位看起来像企业老板的中年人——正是周芳和周志勇的潜在客户。
宴会开始后,周志强作为长子致辞。他声音哽咽地讲述了父亲这一生如何默默帮助他人,如今又如何在病中仍心系子女。台下不少老人听得频频点头,有的还抹起了眼泪。
轮到周父讲话时,老人坚持要自己站起来。他环视全场,目光在每个子女、孙辈和老朋友脸上停留片刻。
"谢谢...大家..."周父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晰,"我老了...但看到孩子们...团结...就放心了..."
明明和小雅突然跑上台,一左一右扶住外公。明明大声说:"爷爷,我们要表演节目!"
音乐响起,两个孩子开始表演排练好的歌舞《家和万事兴》。稚嫩的歌声中,周家的成年人们不约而同走上台,跟着节奏拍手合唱。最后,连周父也在搀扶下站起来,轻轻摇摆身体。
台下,周父的老朋友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温馨一刻。林淑芬注意到,几位企业老板正和周芳、周志勇热切交谈,不时指向台上的周父,眼中满是敬意。
宴会结束后,周芳兴奋地告诉大家,她拿到了两个大单;周志勇则宣布丽丽的喜糖店获得了一个连锁酒店的年度订单;大姐周梅的小店也被几位老邻居预订了长期团餐。
"爸,您今天可是给我们带来了大福气!"周志勇搂着父亲笑道。
周父摇摇头,指了指正在收拾礼物的明明和小雅:"是他们...带来的..."
回家的车上,周父疲惫但满足地靠在座椅上。林淑芬轻声问:"爸,累了吧?"
周父微微摇头,望着窗外闪过的路灯,突然说:"人老了...就像路灯...光亮不大...但能...照一点路...就好..."
周志强从后视镜里看着父亲,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赡养老人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一种双向的滋养。老人用他们一生的智慧和关系网反哺子女,正如树根为枝叶输送养分。
而新一代的能量,就像春风化雨,让这棵家族之树更加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