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波瓦坦人(第2页)
一位领头的壮汉首先回答道:“回王爷,我们进行了一场冒险,我们找到了那些波瓦坦人的营地,有了一些发现,来汇报一下我们的这些发现。”
朱高煦回复道:“快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领头的壮汉往前凑了凑,兴奋得脸上放光,两只手在空中使劲比划着圈占地块的大小:“王爷,那些土人……就是咱们叫的波瓦坦人,他们也种地!不是咱们想的那样光打猎!”他唾沫横飞,“就在林子边上,砍倒些树,火烧过的黑黢黢的,就那么清出来一小块一小块的。地弄得糙得很,东一锄头西一耙子的感觉,坑坑洼洼的,不像咱们种地那么仔细,还分垄呢。地里还有烧过树枝的痕迹,看着像是才开出来不久的地。”
“地里的庄稼跟咱们见过的都不一样!”另一个汉子补充道,“俺们趴那儿看了半天,数了数,至少有三种!一种是藤,绕着另一种高秆子往上爬,结的荚看着像豆子,但叶子又有点不同。那高秆子作物可怪了,比咱们的麦子秆粗多了,直挺挺的,叶子又长又尖,也没见过。还有一种,就趴在地上,叶子老大,满地乱爬,看着像瓜,可又不是咱们常见的冬瓜、南瓜样儿。”
领头那人点点头,补充道:“那爬藤的豆子,缠着的那种高秆作物,长得真高,快有半人高了,杆子硬邦邦的,像根没削尖的短矛戳在地里。叶子窄长,边上好像还有小毛刺,颜色有点发灰。俺凑近了看,那杆子底下,靠近土的地方,嘿,还带着点紫红色!”他用力拍了下大腿,“肯定不是麦子,也不是高粱!没见过!”
另一个脸上有道浅疤的小伙子也急忙接口:“对对!还有那趴地上长的,藤蔓扯得老长,能爬好几尺远!叶子老大一片,边上还带着锯齿。俺手贱摸了一下叶子背面,全是白毛毛,扎手得很!那藤子弯弯绕绕的,看着就跟憋着一股劲儿似的,非要占满所有空地不可!”
朱高煦一直静静坐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木桌上敲击,听着这几人七嘴八舌、带着乡土气息的描述。起初还只是觉得新奇,可当“高秆”、“窄叶”、“基部紫红”、“爬藤”、“豆荚”、“趴地”、“大叶”、“藤蔓”这些词汇一个个蹦出来,在他脑海里拼凑组合时,他桌面上的手指猛地停住了,呼吸都跟着顿了一下。
玉米!豆类!南瓜!
他眼神骤然锐利起来,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这不就是北美印第安人经典的“三姐妹”种植法吗?玉米提供天然的支架让豆类攀爬,豆类为土壤固氮增加肥力,南瓜匍匐的藤蔓和大叶片则能抑制杂草、保持土壤湿度!这三种作物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高效的生态种植系统。
老天爷!这真是瞌睡送来了枕头!这些东西,尤其是玉米,简直是这片新大陆赠予他们的无价之宝!高产,对土地要求不高,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得离谱。虽然眼前这些土人种植的肯定是未经改良的原始品种,产量和口感远不能和后世相比,但底子在这里!这基因就是宝藏!
只要能搞到种子,在这片肥沃得流油的处女地上,再结合大明带来的精耕细作经验稍加培育筛选,产量绝对惊人。这不仅仅是多了几种吃的,这是一种全新的、高产的主粮来源!而且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作物,天然就能适应这里的气候环境,风险比试种带来的小麦水稻小得多!
他心里瞬间转过无数念头:怎么弄到种子?如何试种?怎么快速推广?这关系到营地几千张嘴的吃饭问题,关系到人心稳定,关系到新明能否在这片大陆上快速站稳脚跟,进而发展壮大。
他暗自盘算,玉米的产量潜力巨大,可以作为主粮的重要补充,甚至在某些地区可以替代一部分耗水多或者对土地要求更高的小麦、水稻。但也不能完全放弃带来的种子,多种经营,分散风险才是王道。小麦和水稻毕竟是华夏民族吃了千年的根本,口味习惯和种植技术都成熟。玉米、南瓜这些新作物,可以作为重要的补充和战略储备。新作物,可以作为重要的补充和战略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