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战后会议(第3页)
亲卫队长抱拳领命,之后走出了议事堂。
议事堂里,朱瞻壑看着父亲的背影,父亲此刻身上散发着一种冰冷而强大的气息,那是属于上位者和征服者的味道,让他既敬畏,又感到一种莫名的吸引力。
............
等众人都离开了,议事堂里只剩下父子二人。灯火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投在粗糙的木墙上,拉得很长。
朱高煦走到门口,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远处田埂方向的零星火把如同鬼火。夜风带着凉意和血腥味吹进来,让他微微眯起了眼。
“习惯了京师的金粉繁华,锦衣玉食,再看这里,”朱高煦的声音不高,没有回头,“一片荒芜,事事要从头再来,出门就是泥泞,还要跟土人真刀真枪地干仗。心里落差大吧?”
朱瞻壑站在他身后几步远,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把短剑。他沉默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又像是在回味刚才父亲的话和今晚的经历。
“是……挺不一样的。”他老实回答,声音还有点哑,“刚开始确实不习惯。看着那些土人挥着石斧就冲上来,看着咱们的人在田埂上被围住,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尤其是看到有人受伤倒下……”他顿了顿,似乎不愿意回忆那血腥的场面。
“可后来,”他话锋一转,语气里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激动,“后来爹您带着骑兵从后面冲出来,那马蹄声……还有那些土人,刚才还凶神恶煞的,一下子就垮了,哭爹喊娘地跑。那时候,我又觉得……”
“觉得什么?”朱高煦转过身,看着儿子脸上混杂着后怕、兴奋、还有点跃跃欲试的复杂神情。
“觉得……痛快!”朱瞻壑像是下定了决心,把这个词说了出来,脸颊微微发热,“觉得就该这么打!把他们打怕了,打服了,他们才不敢再来惹咱们!”
朱高煦脸上露出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很快又隐去。他走到桌边,手指在地图上代表定居点的位置点了点:“你现在明白了?在这片地方,仁义道德是讲给自己的,对外面,特别是对这些还没开化的部族,拳头才是硬道理。他们听不懂之乎者也,但听得懂马刀砍下去的声音,看得懂咱们火铳喷出的火舌。”
他拿起桌上一支烧了一半的蜡烛,吹熄,烛芯冒出一缕青烟。“大明朝堂那一套,什么怀柔远人,什么以德服众,搬到这里来,就是等着被人啃得骨头都不剩。”
他看着朱瞻壑,眼神锐利:“今天晚上,你看到的只是开胃小菜。明天,咱们要主动打过去,把他们的寨子端了,把人都抓回来。让他们去伐木、挖矿、种田。咱们缺人,正好他们送上门来。”
这话说得直白而冷酷,朱瞻壑却没觉得反感,反而觉得理所当然。他想起了父亲之前说的,抓回来的土人要干活换饭吃,要学汉话,学规矩,以后才能算新明人。
“爹,”朱瞻壑握紧了剑柄,抬头看着父亲,“儿子不怕。以前在京城,听老师讲圣贤书,觉得天下就该是那个样子。可到了这里,看到爹您带着大家从无到有建起这个家业,再看看今晚……儿子觉得,这才是活生生的道理。”
朱高煦点了点头,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手掌宽厚有力:“你能这么想,就好。记住,咱们不是来这里游山玩水的,咱们是要在这里扎下根,开枝散叶,建立一个不一样的华夏。这过程,少不了血与火。你作为我的儿子,未来的继承者,必须学会适应这一切,驾驭这一切。”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弧度:“其实啊,就算是在大明,紫禁城里那些弯弯绕绕,不见血的厮杀,难道就比这里干净多少?只不过一个披着‘礼仪’的外衣,一个……更加‘实在’罢了。”他特意加重了“实在”两个字的发音,带着点自嘲,也带着点对大明这个传统封建规则的不屑。
“去睡吧。”朱高煦挥了挥手,“养足精神,明天跟紧我,别掉队。仔细看,用心记。这场仗,是你真正开始学习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和征服的第一课。”
“是!爹!”朱瞻壑用力点头,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之前的恐惧和不安似乎被一种更强大的情绪所取代。他转身离开议事堂,脚步比来时沉稳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