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选举前准备(第2页)
“哼,让他们好好琢磨去吧。”朱高煦放下笔,“看看谁能跳出那些条条框框,说点有用的东西出来。”
真正的考验,不在于他们能背出多少圣贤语录,而在于他们能否看清这片新大陆的现实,为新明的未来,提出哪怕一点点有价值的见解。
这第一届议事会的选举,注定不会平静。
........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
木匠坊那边紧赶慢赶,三千多块大小相差无几的光面小木牌堆成了小山。
临时搭建的棚子前,队伍排起了长龙,蜿蜒在新京初具雏形的土路中央。
赵儒生带着几个识字的属下坐在桌后,脸色有些复杂,但手里的毛笔却不敢停。
移民们挨个上前,报上自己的姓名,偶尔夹杂着几句对这新鲜玩意的嘀咕。
“俺叫王老五,就是那个……种南瓜的王老五。”
“李家婶子,针线活最好的那个。”
赵儒生身边的书吏一丝不苟地将名字写在木牌正中,字体尽量工整。
写好后,木牌被递给旁边的木匠。
木匠拿起细齿的钢锯,沿着中间预先画好的墨线,“吱嘎吱嘎”地锯开。
每一次下锯都刻意留下不同的毛刺和豁口,确保每一对木牌都是独一无二。
人群中传来低低的议论声。
“这玩意儿有啥用?”
“听说是凭这个领豆子,投给想选的人。”
“嘿,跟庙里抽签似的。”
张船长也在队伍附近转悠,看着这套流程,脸上露出赞许。
“王爷这法子,实在!”
他对着旁边一个老船员说道。
“管他识字不识字,牌子对上了就能投,省事!”
钱老秀才远远看着,捋着胡须,眉头皱得更紧了,却终究没再说什么。
轮到朱高煦时,他没有派人代领,而是亲自带着韦氏走了过来。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们。
韦氏今天穿得简单利落,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平静。
她走到桌前,清晰地报出自己的名字:“韦氏。”
书吏手腕微微一顿,抬头看了朱高煦一眼,见他神色如常,便低头写下了名字。
木匠接过木牌,同样小心翼翼地锯开。
朱高煦拿起属于自己的那一半,又拿起韦氏的那一半,两块一对,锯齿严丝合缝。
他掂了掂手里的木牌,对着周围好奇张望的众人扬了扬。
“这半块,是你们的凭证。”
他又举起韦氏手中的那一半。
“这另外半块,户籍司收着,到时候一对,验明正身。”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特别是在一些面露不以为然的儒生脸上停顿片刻。
“往后,在这新明,凡是年满十八,拿着这木牌能对上号的,不分男女,都有资格投豆子,选出你们信得过的人,到议事会替你们说话。”
人群里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嗡嗡声。
不少妇人惊讶地抬起头,互相交换着难以置信的眼神。
几个船长老爷们互相看看,有人忍不住嘿嘿笑了起来。
“王爷,这……女人家也行?”有人大着胆子问了一句。
朱高煦看向那人,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怎么不行?”
“开荒种地,纺纱织布,生儿育女,哪样离了女人?”
“这新家园,是大家伙儿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凭什么好事就轮不到她们?”
“往后,男人能投,女人一样能投。”
“谁也别想在家里一手遮天,到了议事会,还得听听自家婆娘的道理!”
这话引得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哄笑,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几个原本板着脸的儒生,脸色更加难看,却只能把头埋得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