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新大陆的第一场雪(第3页)

路虽艰难,但这片土地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新京的屋顶,夯土的墙垣,光秃秃的树枝,以及远处刚刚收割完毕的田野,都迅速被这突如其来的白雪覆盖。

大家都是第一次在这里过冬,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他看着那些在雪地中各自祈祷的百姓,神色平静。

不过,当他再次抬起头,望向窗外。

他的手指,带着常年握刀和操帆留下的薄茧,点在了代表新京的那个墨点上。

那里,部落林立,星罗棋布。

他们站在自家屋檐下,或院子中央,望着这被白雪重新装点过的天地。

“殿下,风大,还是回屋里吧。

“好兆头,也得人去干。”

是他的亲卫之一,一个山东大汉,正往屋角的火盆里添着木炭。

孩子们最是藏不住兴奋。

这句朴素的谚语,从旧大陆传到这新世界,依旧寄托着农人最实在的期盼。

守在屋檐下的一个孩童最先发现,他伸出冻得通红的小手,接住几片,惊喜地叫嚷起来。

或者用烟草,这东西似乎很受土著欢迎。

会不会有因为寒冷而变得更具攻击性的野兽?

光靠妇女生孩子?等孩子长大成人能顶用,黄花菜都凉透几茬了。

街道上冷冷清清,只有偶尔几个裹紧了皮裘的汉子,顶风快步走过,留下转瞬即逝的浅浅脚印。

他拿起桌上的炭笔,在一张干净的纸上飞快地写写画画。

在此之前,所有人已经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了数月。

必须尽快,不惜一切代价,在这新大陆上,点燃第一座属于华夏的炼铁高炉!

“老天爷保佑,瑞雪兆丰年啊!”

“下雪了!”

开荒需要人,伐木需要人,修建屋舍需要人,探矿需要人,冶炼钢铁更需要大量的人。

他顺着朱高煦的目光看出去,咧嘴一笑。

但这平静并未持续太久。

指尖微微用力,似乎想将这个点深深嵌入这片陌生的土地。

身后,亲卫的声音再次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更有几位上了年纪的老者,直接跪在雪地里,朝着天空叩拜,嘴里嘟囔着:

“瑞雪兆丰年呐。”

来自大明五湖四海的定居者们,陆续走出屋门。

“嗬,好大的雪!”

这是一个机会。

............

他记得,另一个时空的历史片段中,古巴岛上的泰诺人,日子过得相当苦哈哈。

然后,指尖坚定地向西滑动。

炼铁高炉(煤!铁!石灰石!必须尽快搞定!)。

朱高煦的亲卫,往屋角的铜火盆里添了几块新砍的硬木木炭。

“真的下雪了!”

朱高煦站在自己的窗前,看着窗外那个迅速被皑皑白雪重新塑造的世界。雪总算是来了。

而那些经历过北方苦寒的老农,则带着几分了然和欣慰,看着窗外。

“古巴……泰诺人……”

东边一户人家,是从广东沿海过来的,老妇人颤巍巍地从怀里摸出三支用鱼油浸过的细小草棍,点燃了,插在门前的雪地里,口中用粤语念念有词,拜的也不知是哪路神仙。

未来,如果与那些土著部落发生摩擦,或者更糟糕,与那些贪婪的欧洲殖民者发生冲突,哪一样不需要人去填?

把这些战俘集中带回定居点,统一管理,教授汉语,让他们参与到新明的建设中来。

若不是被各自的阿爷阿娘拘着,怕是早就嗷嗷叫着冲进雪地里撒欢打滚了。

他们不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冬腊月才狼狈抵达。

火塘里的火焰跳动,映着人们脸上各异的神情。

天空阴沉,灰色的云层低低压着,仿佛随时都会塌落。

展现善意,建立初步的信任。

他们不仅要忍受有毒木薯带来的困扰,还得时刻提防来自加勒比海其他岛屿的食人族的劫掠。

“无妨,看着这雪,孤心里反而暖和。”

看着那被皑皑白雪覆盖,仿佛一张等待着他尽情挥洒笔墨的巨大白纸般的世界。

慢慢地,一代人,两代人,将他们同化,融入到这个新兴的华夏文化体系中。

“总不至于比辽东还冷吧?”

同时,潜移默化地传播汉文化,教他们说汉话,写汉字。

好在,情况确实又有所不同。

他转身走到桌前。

对未来的规划,如同炉膛里新添的炭火,在他心头重新燃烧,愈发旺盛。

如今,轮到他朱高煦,轮到他从万里之外的大明带来的这批拓荒者了。

朱高煦看着地图,脑子里各种念头如同沸腾的开水,不断翻滚冒泡,互相碰撞。

一个略带憨厚的声音在身后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