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船队归航(第2页)

“如今,那里积压了两千多名各类工匠,三千多名农人,还有五千多妇孺老弱。”

“其中,还有不少是拖家带口的福建渔民。”

“粮食压力极大。应该尽快派遣船只将他们接往新大陆!”

朱高煦的指节轻轻叩了叩桌面。

一万多人,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这批移民的身份,都查验清楚了吗。”

孙旭东嘿了一声说道,“大部分都是活不下去的良善百姓,还有些在国内郁郁不得志的匠人。”

“不过人多眼杂,俺瞧着,里头保不齐有些个……嗯,不大老实的。”

朱高煦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

这批人里,必然鱼龙混杂。

他当即下令。

“传令下去,户部即刻着手准备。”

“这两千多移民抵达后,先进行身份甄别。”

“凡家世清白,身怀技艺,或肯踏实垦殖者,一律授予土地,编入大秦户籍。”

“新京作为我大秦都城,理应垂范天下,当接收其中五成移民,充实京畿。”

他停顿了一下,话锋随之一转,声音沉了些。

“至于那些来历不明,或是言行有异者,则需严加甄别,不可轻易纳入。”

“这批人里,难保没有心怀叵测之辈,比如那些白莲教的余孽,不得不防。”

..........

移民之事,千头万绪,朱高煦揉了揉眉心,目光最终落回了那张摊开在巨大案桌上的亚速尔群岛地图。

粗糙的炭笔线条勾勒出九座岛屿的轮廓,其中一座主岛被特意圈出,旁边标注着几行密密麻麻的小字,那是黄一峰带回的初步勘探数据。

“此岛,”朱高煦的手指重重点在主岛之上,声音沉稳而有力,在临时议政厅内回荡,“便定名为‘一峰岛’!以彰黄一峰船长发现之功!”

黄一峰闻言,身形一震,脸上难掩激动之色,连忙起身想要谢恩。

朱高煦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功是功,过是过,赏罚分明,乃立国之本。你当得起这个荣誉。”

他顿了顿,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开始勾勒一幅更为宏伟的蓝图:“以此岛为核心,设立‘大秦帝国亚速尔总督府’!它不仅仅是一个补给点,更是我大秦探向旧大陆的触角,是我等横跨大洋的战略支点!”

在场的内阁大臣们屏息凝神,他们知道,监国太子每一次这般郑重其事地规划,都意味着帝国未来的走向将发生深刻的改变。

“总督府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坚不可摧的军事据点,以及一个跨洋的补给点,也许之后会变成一个重要的中转港。”朱高煦的声音透着一股金戈铁马的意味。

“一峰岛地势险要,那处天然深水良港更是天赐之地。要在港口两侧高地,构筑炮台,炮口直指大洋,任何敢于觊觎此地的势力,都要让他尝尝我大秦火炮的滋味!”

兵部尚书出列,躬身道:“殿下,若要构筑坚固炮台,所需工匠、石料、铁料甚巨,从本土转运,耗时耗力……”

“就地取材!”朱高煦打断他,“一峰勘探过,此岛乃火山岩构成,石料不缺。至于铁料,初期少量携带,后续船队会源源不断运送。工匠,此次随黄一峰出航的队伍中,便有精锐的石匠与木匠。至于劳力,除了随行的将士,率领二百名归化土著勇士,便是最好的帮手。让他们参与建设,授予技艺,发放酬劳。”

工部尚书脸上露出几分钦佩,不再言语。

“总督府常驻一支水师分舰队。”朱高煦继续道,“初期至少四艘大帆船,配备精锐部队,负责巡逻周边海域,保护我大秦航路安全。此分舰队,要与本土海军、瀛角城守备舰队,形成三点联动,互为犄角,确保航线畅通无阻。”

“其次,是预警与联络。”他指向地图上岛屿的几个制高点,“沿岸关键位置,修建灯塔,日夜指引往来船只。”

“民生为本,方能长久。”朱高煦话锋一转,语气柔和了些,“岛上需开辟农田,一峰的勘探日志中提及,主岛有少量平缓谷地,土质尚可。从本土带去一些作物种子,因地制宜,尝试种植。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岛内自循环的粮食体系,减轻对本土补给的依赖。”

户部尚书沉吟道:“殿下,火山岩地质,储水不易,恐为长久之患。”

“此点孤亦有考虑。”朱高煦颔首,“多建水窖,利用火山岩的特性,开凿大型蓄水池,收集雨水。同时,船队要携带足够多的橡木桶,大量储备雨水和从本土运去的淡水,以应对可能的干旱季节。长远来看,还要勘探岛上是否有地下水源或者小型溪流。”

一番规划,细致入微,从军事防御到民生根本,从即时通讯到长远发展,井井有条。在场众人仿佛已经看到,一座崭新的海外重镇,即将在大洋之中拔地而起,成为大秦帝国探向未知世界的一颗明珠。

这宏伟的蓝图,让议政厅内的气氛都热烈了几分。

接下来,便是这二次远航任务的具体分派。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两位刚刚归航的船长身上。

朱高煦看向黄一峰,神情严肃:“一峰,你的任务最为艰巨,也最为荣耀。”

黄一峰离座,肃然而立。

“孤命你,率领船厂新近完成整修的四艘宝船,另配八艘大型补给船,即刻整备,再度出航!船队携带五千石腌肉,一万石粮食,以及各类工具、种子、武器弹药,还有我新大陆出产的优质硬木建材,首要目标,便是赶赴一峰岛!”

“你部,将有十名从亲卫卫中抽调的汉人精锐将士,二百多名抽调来跟随你去岛上定居的百姓,以及二百名自愿随行的归化土著。此外,工部将调拨几名经验丰富的工匠,户部会选派一名精通农事的屯垦官随行。”

“抵达一峰岛后,你的首要任务,便是按照方才孤所规划,筑城、立港、开田、建灯塔!以最快速度,将一峰岛打造成一个稳固的据点,树立起我大秦的统治!”

“你,便是我大秦帝国亚速尔总督府第一任总督!总督府一切军政民事,皆由你全权负责,直接向孤汇报!任期暂定五年!”朱高煦加重了语气,“这五年,孤对你的要求只有一个:建立完善的灯塔导航系统,确保岛上粮食基本自给!”

黄一峰听着这一个个重若千钧的任务,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又感到肩上压力沉甸甸。他深吸一口气,躬身行礼:“殿下,一峰岛孤悬海外万里,远离本土,初建据点,一切从零开始,补给艰难,人力物力皆捉襟见肘。万一遭遇连续风暴海难,船只损毁,人员折损,或是……大洋之上,难免有些不服王化的海上强人,纠集袭扰,恐怕……”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并非怯懦,而是作为一个经验丰富船长对未来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本能忧虑。

“不必多虑!”朱高煦斩钉截铁地打断他,“孤知道此行艰险。但你黄一峰,素来沉稳多谋,临事不乱,孤信得过你!船只,给你的是我大秦的宝船。将士,给你的是百战余生的亲卫精锐。物资,孤会倾新京府库之力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