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新军团(第2页)
“不过,”朱高煦话锋一转,“这只是初步设想。具体的兵种比例,以及何种兵器更为适合新大陆的作战环境,还需要通过严格的实战化操演,不断进行验证和调整。绝不能闭门造车,墨守成规!”
这一点,深得在场将领们的赞同。
纸上谈兵,终究不如沙场实践。
“除了第一军团,”朱高煦的目光再次投向地图,木杆从新京向南,划过大湖区,又转向了更南方的古巴岛区域,“孤还计划设立‘第二军团’,也可称之为‘土著军团’。”
“土著军团?”几位官员面露不解。
“没错。”朱高煦解释道,“第二军团的兵员,将主要从已经归化我大秦的古巴泰诺人,以及大湖区周边部落中,挑选青壮勇士组成。同样,编制暂定为一千人。”
一名参与过早期与原住民部落接触的武将迟疑地开口:“殿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土著部民,野性难驯,若编练成军,授之兵器,恐…恐有后患。”
这是许多汉人官员固有的担忧。
朱高煦早料到会有此一问。
“诸位的担忧,孤明白。所以,第二军团的军官,必须全部由我大秦的汉人担任!从百户、总旗,到军团指挥,层层掌控,确保军令畅通,指挥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至于武器,”朱高煦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孤也为他们量身打造了一番。”
他示意侍从取来两件物品。
一件是去掉了寻常支架的火绳枪,枪身更显粗犷。
另一件,则是一柄造型特异的战斧。
斧柄的长度,与寻常火绳枪的支架相仿。而斧身靠近斧柄的一侧,则巧妙地开凿出一个圆弧形的凹陷。
“诸位请看。”朱高煦拿起火绳枪和战斧,亲自演示。
他将火绳枪的枪管,稳稳地卡入战斧斧身上的凹陷处。
原本沉重的火绳枪,立刻有了稳定的依托。
而那柄战斧,则瞬间变成了一个坚固的枪架。
“这……”在场的将领们,无不啧啧称奇。
“土著部民,素来擅长近身搏杀,斧头是他们常用的武器。这柄特制战斧,既保留了他们熟悉的劈砍功能,又能在需要时,充当火绳枪的支架,这样这只军团在敌人接近前先以火绳枪射击,敌人接近后再收起火绳枪,拿起战斧进行近战。”
朱高煦继续解释:“如此一来,土著军团便能形成独特的战术。远则以火绳枪进行压制,近则以战斧肉搏。斧枪合一,扬长避短,其战斗力,绝不可小觑。”
这番设计,朱高煦是借鉴后世毛子的射击军军团。
“第一军团,汉人核心,厚饷养廉,重金安抚,确保其绝对忠诚,是我大秦的铁拳。”
“第二军团,土著为辅,汉官统领,特制兵刃,既能利用其骁勇善战,补充兵源,又能通过武器和指挥体系的控制,最大限度防止其生乱。此为怀柔与节制并用。”
朱高煦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运筹帷幄的自信。
他深知,一个新兴的帝国,在人口尚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利用和整合不同族群的力量,至关重要。
单纯的排斥或无条件的信任,都非长久之计。
“两大军团的设立,只是第一步。”朱高煦话锋再转,指向了更深层次的制度建设。
“要打造一支真正强大、忠诚、且能不断进步的军队,军官的培养与选拔,是重中之重。”
“孤决定,在新京设立‘大秦皇家军事学院’!”
“军校?”这个名词,对在场的大部分人来说,都颇为新鲜。
“然。”朱高煦颔首,“此军校,将是我大秦培养职业化军官的摇篮。其入学资格,有严格限制:仅限在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中服役表现优异的现役军人报名。报名者,需通过文化考核与武艺测试,择优录取。”
国防部尚书眼睛一亮:“殿下的意思是,日后军官的晋升,要从这军校中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