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收购香料(第2页)

吃饱喝足,就是干正事的时候了。

第二天一早,好戏开锣。

潮州领队竟亲自又去了昨天那家漫天要价的大货栈。

他没提买货,而是换了副面孔,装得极有诚意,唾沫横飞地跟那个精明商人磨了足足半个时辰的嘴皮子。

他把价格往死里压,一会儿嫌货色潮了,一会儿又说别家给的价更低,把对方搞得心烦意乱,却又觉得这笔大生意十拿九稳,舍不得放手。

就在大货栈的管事被他缠得头昏脑涨时,他的手下们,已经如同散开的狼群,同时出现在另外几家昨天就已选定的商铺里。

“老板,你邻居给我的丁香,是这个价。”

一个队员伸出三根手指,脸上挂着为难的表情。

“你的货色比他的好,我当然想跟你买。可这价钱……你要是能再让一丁点,我立刻拍板,以后我们公司的船,都先来你这儿看货。”

同样的心理战术,在不同的铺子上演。

最终,潮州领队用一个比市场行情略低的价格,敲定了三笔交易。

在一间铺面不大,但货物堆放整齐的铺子里,他对着一个面相平和的马来商人,从怀里掏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

“先付定金。”

他解开袋口,几枚崭新锃亮的银币滚落在柜台上,发出一阵清脆悦耳的金属碰撞声。

那声音让昏昏欲睡的商人眼睛瞬间亮了。

可当他拿起其中一枚银币时,整个人却愣住了。

这银币,他从未见过。

大明来的银锭是船形的,上面有官府戳记;就算是从海商手里流出来的,也是大小不一的碎银子。大食人带来的第纳尔倒是圆的,可上面刻着看不懂的弯曲文字。

而眼前的这枚银币,做工精良。

一面是“五钱”两个清晰的汉字,标明了重量。

另一面,竟然是一只他闻所未闻、狰狞霸道的双头鹰图案。

“客官,这……这是哪国的钱?”老商人迟疑地开口,他做了一辈子买卖,自认见多识广,今天却栽了跟头。

“我们东家的钱。”潮州领队言简意赅。

老商人将信将疑,从柜台下摸出一块锉刀,在银币边缘用力划过,一道亮得晃眼的白痕留在石头上。

他凑到门口的光亮处,眯着眼仔细看了半天,脸上的疑惑慢慢变成了震惊,最后化为一丝敬畏。

这银子,成色十足,没有半点掺假!

“你们东家……好大的手笔!自己铸钱?”

能自己铸造如此精良的货币,其实力绝对不是那些在刀口上讨生活的海盗或者零散海商能比的。这背后,必然有一股庞大的势力在支撑。

“我们东家说了,做买卖,信誉第一。”

潮州领队语气平淡,但话里的分量却重若千钧。

“我们的钱,就是信誉。”

同样的一幕,在另外两家商铺也接连上演。

当那些文莱商人最终确认了这陌生货币的惊人价值后,他们看待这群陌生汉人的态度,立刻从警惕和审视,变成了掩饰不住的好奇与热情。

交易谈妥,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第二天破晓,文莱港的码头像往常一样,在潮湿的晨雾中苏醒。

空气里混杂着咸腥的海风、腐烂的鱼虾和本地人身上特有的香料味儿。

然而,今天的码头却多了一份异样的死寂。

所有人的动作都慢了半拍,交谈声也压低了许多,视线总是不由自主地瞟向那两艘静静停泊的紫色大船。

约定的时刻一到,那两艘船上突然涌出数十名精壮汉子。

没有喧哗,没有催促,只有一个领头模样的人做了个简单的手势。

一袋袋、一桶桶散发着浓郁香气的货物,开始从岸上的仓库里被抬出。

公司水手们两人一组,用粗大的扁担挑起沉重的货箱,脚步沉稳,呼吸匀称。

几十号人流水般地来回穿梭,整个过程只听得到沉重的脚步声、货物放在甲板上的闷响,以及偶尔从喉咙里发出的、充满力度的“嘿!”“嗬!”的短促号子。

货物装载完毕,清点无误,整个过程比预想的快。

潮州领队却并未立刻下令返航。

他回到船舱,再出来时,已经换下了一身便于行动的劲装,穿上了一身体面的杭绸长衫。

他手里捧着一个长条形的精美木盒,只带了两名同样换了便服的护卫,径直走向港口旁那座不起眼的二层木楼——文莱管理港口的衙门。

港务官是个脑满肠肥的本地贵族。

他靠在藤椅里,正用一根银签剔着牙,懒洋洋地看着窗外那两艘碍眼的紫色大船。

对于这群不速之客,他充满了警惕与好奇。

一个仆人匆匆进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当地官员眉毛一挑,坐直了身子。

“让他们进来。”

潮州领队走进木楼,一股混合着霉味和劣质香薰的味道扑面而来。

他不动声色,对着主座上的胖大官员微微躬身,不卑不亢。

“大人,在下东天竺公司管事,奉我们经理之命,特来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