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宋朝 书中自有黄金屋(第2页)
他进一步阐释“交子务”的职能,应如同后世中央银行般,严谨而全面地监管货币发行,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
“交子务者,当察市场之需,审时度势,适时增减楮币之发行。
且需储备充足之金银铜铁等物为准备金,以应不时之需,保钱引之信用。使民信之,商赖之,如此,则经济繁荣可期,国家昌盛有望。”
在论述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陈太初又巧妙地联想到农具标准化的益处,将两者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而紧密的逻辑体系。“标准化农具之推行,可省徭役,增农桑,促民生之富。而富民生,方可厚国力。此时,钱之流通更为关键。合理之货币流通,可助农具推广,兴农工商,形成良性循环。农兴则粮足,工盛则器利,商通则货畅,三者相辅相成,皆赖于钱之有序流通。”
陈太初越写越兴奋,笔下如有神助,将货币银行论与当下的经济、民生问题紧密结合,形成一篇独特而深刻的策论。然而,正当他沉浸在创作的喜悦中时,屋顶传来瓦当“叮铃”的清脆声响,宛如一声突如其来的警钟,打断了他的思绪。他下意识地抬头望去,只见大郎如一只胖嘟嘟的蝙蝠般倒挂在檐下,嘴里还叼着一根竹管,模样滑稽又可爱。
“洒家给您送炊饼!”大郎那憨厚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又透着些许小心翼翼。他一边说着,一边费力地从怀里摸出油纸包,那油纸包被他捂得温热。可由于动作稍大,竟不小心带落了半片青瓦。“哗啦”一声,瓦片坠地,在寂静的院子里格外响亮,仿佛打破了这秋日午后的宁静。
大郎急忙压低声音,接着说道:“辽人在南市盘了间绸缎庄,这两日专收牡蛎壳粉……”话还没说完,就听到院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那声音在雨中显得格外悠长。大郎脸色一变,噌地一下敏捷地翻上屋脊,惊起了一群咕咕叫着四散飞开的斑鸠。那斑鸠扑腾着翅膀,消失在雨幕之中,只留下一串咕咕声在空气中回荡。
此时,陈守拙捧着一本《范文正公集》,迈着沉稳而缓慢的步伐走了进来。
他的身影略显佝偻,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眼神中依然透着对知识的执着与敬畏。
陈太初正专注地往策论里添着“标准化农具可省徭役”的注疏,笔下的文字如涓涓细流,不断汇聚成一篇宏伟的篇章。
老秀才轻轻扶正头上那有些歪斜的幞头,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陈太初的文稿,忽地轻轻“咦”了一声,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与思索的神情。“这‘钱引流通贵在准备金’之说,倒与介甫先生青苗法暗合。
想不到你竟能从这等角度思考经济之事,看来这些日子的苦读,并非毫无成效。”
陈太初听到父亲的评价,心中微微一喜,但仍谦虚地说道:“父亲谬赞了,孩儿不过是突发奇想,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还望父亲多多指点。”
陈守拙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欣慰。“你能有此创新之举,为父很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