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考场内外(第3页)
”陈太初猛地从竹榻上坐起,不敢置信地望向巷口。只见报录人穿着鲜艳的衣服,手中挥舞着报帖,满脸喜气地朝小院走来。里正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原本嚣张的气焰消失得无影无踪,灰溜溜地转身离开了。
父亲先是一愣,随即老泪纵横,颤抖着双手拉住报录人,反复确认消息的真实性。陈太初也激动得眼眶泛红,心中五味杂陈。
很快,这个喜讯便传遍了整条小巷,街坊邻居们纷纷围拢过来,满脸羡慕地恭喜陈家。大郎更是兴奋地跳了起来,大声嚷嚷着要去放鞭炮庆祝。
陈太初深知,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家族的荣耀。他暗下决心,日后定要凭借自己的才学,为百姓谋福祉,不辜负这来之不易的功名。此时,阳光洒在小院里,映照着众人喜悦的脸庞,仿佛预示着陈家美好的未来。
每次秋闱结束之后,各个州府都会组织当地的举子们参加一场文会。这场文会就如同殿试之后的琼林宴一样重要,不仅知府会亲自到场,就连学正也会一同出席。
而今年的文会时间定在了重阳节这一天,地点更是让人意想不到——竟然是在州衙的后园里的糖霜亭。当陈太初手捧着那只精美的鎏金糖罐走进亭子时,他的目光不经意间瞥见了赵知州正和一个身着紫袍的宦官低声交谈着什么。
那个宦官的腰间系着一条镶有北珠的蹀躞带,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的嗓音尖锐刺耳,仿佛能刺破人的耳膜一般:“童枢密使近日收了个女真译语人……”
“陈兄,你可算来了!”就在这时,陈太初的同年张秀才满脸醉意地举起酒杯,向他招呼道,“快来看看这首《贺新凉》写得如何……”
陈太初缓缓地伸出手,接过那轻薄的诗笺,仿佛它承载着整个世界的重量。然而,当他展开诗笺时,却发现眼前呈现的并不是张秀才所写的诗句,而是他自己曾经借用辛弃疾的“绿树听鹈鴂”。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陈太初不禁微微一怔,但他的思维却如闪电般迅速运转起来。毕竟,他需要应对李清照的学社要求,不能让这个小小的意外打乱了他的计划。
略一思索后,陈太初决定还是将那后半句给说出来。他深吸一口气,然后仰头将杯中的菊花酿一饮而尽,感受着那醇厚的酒香在喉咙中蔓延开来。
紧接着,他猛地拍案而起,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亮:“将军百战身名裂!”
这一句诗如同晴天霹雳,惊得亭外的白鹤都纷纷振翅高飞,它们的翅膀在阳光下闪烁着洁白的光芒,仿佛被陈太初的诗句所震撼。整个场面顿时变得异常壮观,众人皆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所吸引,目光纷纷投向陈太初。
知府大人来到陈太初这里,说道:元晦(陈太初得字)少年才子之名,也是传播了,只不过在咱们第一次见面之前,为啥没有听说过你的名字?
陈太初暗自嘀咕着,这些诗词都是后世老子每天背课文背的结果,老辛被我剽窃的最严重,不过自己也不是什么都做,最起码老辛那种比较悲凉的诗词在这个时代还是不太合适的!
陈太初尴尬的笑道,学生才是才疏学浅,只有遇到贵人的时候,才会有感而发!
暮色里归家时,大郎忽然扯住他衣袖。憨汉子掌心躺着枚带血槽的箭镞,正是那日辽商护卫的凶器:"洒家今早拾粪时,在糖坊后墙根刨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