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学究 作品

第7章 大宋我来了(第2页)

当天夜里,万籁俱寂,整个世界仿佛都陷入了沉睡。陈太初独自在书房对着《钱帛论》的文稿,时而皱眉沉思,时而提笔勾勾画画,构思着新的章节。松明灯的微光在风中摇曳不定,将“盐铁使司”四个字映在粉墙上,影影绰绰,仿佛随时都会消失。

就在这时,忽听得屋顶瓦片传来轻轻的声响,那声音虽细微,却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突兀。

陈太初警觉地起身,小心翼翼地推开窗户,只见李清照的侍婢阿筝轻巧地蹲在窗沿边,宛如一只灵动的猫。

阿筝见陈太初开窗,迅速递进来一个蜡丸,低声说道:“夫人说,童贯的侄儿补了国子监丞。”陈太初心中一紧,深知这看似平常的消息背后,怕是隐藏着朝局的微妙变化。童贯在朝中势力庞大,他侄儿补了国子监丞,这背后或许牵扯着一系列权力的更迭与阴谋。李清照通过蜡丸传递的这些朝局密报,正逐步帮他构建起一张情报网,让他在这复杂如迷宫的局势中,多了一份洞悉先机的可能,犹如在黑暗中摸索的旅人,多了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转眼间就到了端阳。新开辟的糖坊里,弥漫着艾草浓郁的清香,那香气仿佛能驱散世间一切浊气。陈太初望着窖藏的三千斤雪魄糖,心中已有了盘算。

他转头对正在记账的老王,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说道:“老王啊,烦请你把三成存货换成铜钱,七成兑作金银。”老王微微一愣,抬起头看着陈太初,眼中满是疑惑。陈太初见状,耐心解释道:“老王,你有所不知,再过两个月,蔡京就要推行夹锡钱法了。一旦此法推行,铁钱肯定会像后世那津巴布韦币一样大幅贬值。咱们得提前做好准备,避开这个通货膨胀的陷阱,不然辛苦积攒的财富可就付诸东流了。”老王听后,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对陈太初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

秋闱放榜的日子终于来临,这一天,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氛围之中。陈太初的名字赫然高悬甲等,如同夜空中一颗璀璨的星辰。在热闹非凡的鹿鸣宴上,美酒飘香,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大厅。赵知州举着鎏金盏,笑容满面地朝陈太初走来,眼神中既有赞赏,又似乎带着一丝深意。赵知州说道:“元晦,你当真要守选三年?”说罢,凑近陈太初,压低声音,在他耳边低声耳语道,“茂德帝姬今冬及笄,官家正要广选侍读……”陈太初心中明白,这其中怕是暗藏玄机。茂德帝姬身份尊贵,广选侍读一事,必定牵扯到各方势力的角逐。联想到靖康之变时帝姬们的悲惨命运,陈太初心中一阵刺痛,更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笑着举起酒杯,神色从容且恭敬地说道:“学生才疏学浅,想效仿范文正公,游历州县,增长见识。只有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效力。”说着便敬了赵知州一杯酒。就在这时,他袖中的《农器图谱》不小心滑落,正好翻到“飏扇车”那一页,边上赫然批着“西夏天盛年间制式”。陈太初心中一紧,西夏农具图谱的出现,揭示了边关可能存在技术渗透的危机。西夏与大宋边境局势本就微妙,这图谱的出现,无疑表明西夏对大宋的渗透或许早已开始,看来这局势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