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君前对(第2页)
魏伯刍顿时语塞,他本以为这半截铁矢能成为置陈太初于死地的铁证,却没想到陈太初早有准备,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反驳。
陈太初见状,叩首转向徽宗,声如洪钟:“陛下!《宋刑统·诈伪律》载:‘诬告谋叛者,反坐其罪。’”他又捧出糖渍的《天工开物》残页,“学生所制皆为农具糖模,与童帅军械形制迥异。待制若执此论,则汴京七十二行,凡刻工留名者皆可诬为通敌!”他的声音转为悲愤,“如此,非学生一人之祸,实天下匠人之劫!”
徽宗听闻此言,心中一动,他向来对各类事务颇为留意,此时也觉得魏伯刍此举似乎过于牵强。他不动声色地以糖匙挑破铁矢上的糖衣,仔细端详后,忽然说道:“魏卿,这炮矢纹路倒似蔡卿家别院假山石?”说着,他微微瞥向魏伯刍汗湿的朝服,又道,“朕记得去年端午,蔡卿献的太湖石上,亦刻着‘花石纲’三字?”
蔡京指示魏伯刍举告陈太初,本就是避嫌,突然听见官家提起自己的事。
蔡京一听,心中大骇,顿时扑跪在地,额头冷汗直冒,颤声道:“老臣...老臣忧心国事...”他心中懊悔不已,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这一招,不仅没能扳倒陈太初,反而有可能引火烧身。
就在这时,陈太初不慌不忙地奉出一个鎏金糖匣,说道:“此乃雄州榷场所贡‘龙涎糖’,夹层有童帅亲书——”他轻轻掀开暗格,“元晦所献耧车,改军械为农具,活民十万,功在社稷。”
徽宗接过糖匣,抚匣大笑道:“好个‘化干戈为糖霜’!陈卿明日将糖马账册送抵三司,退下罢。”说罢,他挥了挥手,示意陈太初退下。
陈太初心中大喜,赶忙叩谢圣恩,缓缓退下。他深知,此次能在朝堂上险象环生之际成功化解危机,实是凭借自己的精心准备以及各方机缘巧合。
然而,经此一事,他与蔡京的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蔡京必定不会善罢甘休。
蔡京看着陈太初退下的背影,阵阵寒光。
陈太初在小黄门的引领下,缓缓步出大内。宫门口,染墨早已焦急地等候多时,一见到陈太初,他眼中顿时闪过惊喜与担忧交织的复杂神色,赶忙迎上前去。
陈太初从染墨手中接过一锭银子,转身递给送自己出来的小黄门,客气说道:“多谢中官送学生出来。”
小黄门接过银子,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点头哈腰地退下了。
此时,王大郎和岳飞也快步走上前来。王大郎心急如焚,在陈太初被抓的第三天,便通过漕帮知晓了消息。
这消息如晴天霹雳般传到陈太初的老爹陈守拙耳中,陈守拙一听,顿时两眼一黑,直接晕了过去。家中顿时乱成一团,一群家人又是忙着找大夫,又是焦急地掐人中,折腾了好大一会儿,陈守拙才悠悠醒转过来。
王大郎见此情形,赶忙安排好陈家的事务,而后对王大爷说道:“爹,我要去京城,看看能不能帮上太初的忙。”
王大郎去年年底刚刚成亲,如今媳妇已有了身孕,听到丈夫要去京城,她眼中满是担忧,但深知王大郎与陈太初的深厚交情,终究还是没有出口反对。
岳飞本在周侗处学艺,陈太初被抓的当天便得知了消息。他心急火燎地赶紧找到染墨,焦急询问情况,然而众人面对蔡京的权势,一时之间也都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