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汴梁报社(第3页)
船夫见状,趁机涨价:“带墨香的二十文,池水打湿的十五文!
汴梁城的报纸满天飞,童贯知道是陈太初办的,但是这个家伙越来越不受自己管束,生气参了他一本。
徽宗也对报纸有耳闻,便叫梁师成带了一份,看了一下,对于话本之类倒没什么意见,但是对国外风情这些内容,需要陈太初一个解释。
所以,陈太初给童贯写了一封信,叙述办报纸的初衷。
给徽宗上了一个密折,阐述自己报纸的作用以及好处。
政和七年六月丙寅 大名府副都监陈太初谨呈
枢相钧鉴:
熏风南来,恭惟枢相戎务劬劳,威震华夷。
卑职陈太初诚惶顿首,谨禀报业琐务。
近日汴梁所刊《风月录》,实为教化黎庶之小道。
昔太史公采风于野,今下官效颦于市井,不过集俚俗笑谈、赛马蹴鞠之戏,聊解贩夫走卒之乏。
其间北疆异闻,皆取辽夏旧典,与今时政局无涉。
如《西夏驯鹰术》篇,实载元昊天圣年间旧事;《契丹婚俗考》,乃录自《松漠纪闻》残卷。
闻枢相忧心舆情,卑职已命撤去"青州马胜"等栏,增辟《忠义谱》专刊,颂童帅西征之功。
另榷场新到高丽参酒二十车,拟以枢密院名号发卖,所得尽充西军粮饷。
边塞苦寒,伏乞枢相善保贵体。随信奉上辽东貂绒护膝一双,内衬夹层嵌火浣布,可御阴湿之气。
卑职陈太初再拜谨上
总结一句话,这些内容在童相面前都是笑话不必当真,另外孝敬您的不会少。
另外给徽宗皇帝的上的密折:
政和七年六月丁卯 大名府副都监臣陈太初昧死谨奏
臣闻古之圣王,采诗以观民风;今之报业,实承采风之遗意。
臣斗胆创《汴梁风月录》,其利有三:
其一曰开民智
市井小民得窥天下奇闻,不复困于方寸之地。臣命说书人张铁嘴将《白蛇传》与《孝经》并讲,老妪稚童皆能诵"雷峰塔镇妖,犹似忠臣护国"。
其二曰通财货
招工启事促万民就业,赛马专栏引商贾投注。
去岁雄州榷场税银不过八千贯,今岁藉报业招徕,已逾三万之数。
其三曰察敌情
辽使购《北疆异闻》百册,臣特嘱将西夏铁骑屯驻地错标三十里;
金人暗译《岁时记》,臣故将女真祭天日提前半月。今得密报,两国已因此生隙。
至若朝廷大事,臣纵有熊心豹胆,亦不敢妄议天威。
惟陛下欲宣仁政于四海,臣当以整版恭录圣训,分文不取。
今呈特制《端阳祥瑞号外》,以硫磺浸纸,遇烛火可显二龙戏珠图。
臣闻圣主近日绘《瑞鹤图》,或可添此异趣。
臣太初顿首再拜
给徽宗皇帝的内容总结出来两句话,
一、都是一些话本传闻等消遣内容。
二、国家大事肯定不敢印,除非您有需要,我才印。
徽宗皇帝看了陈太初的密折,微微一笑骂道“这个小滑头,点子还真不少!”
翌日早朝,“臣劾大名府副都监陈太初,私创“朝野小报”,妄议朝政、淆乱圣听、煽惑民心,更以谤书诽谤宰执、暗结朋党,乞依《宋刑统》以“造妖书妖言”及“离间君臣”之罪严惩。”御史中丞王安中上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