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学究 作品

第124章 朝堂慌乱(第2页)

他的身后,主战派官员不过十数人,此刻却如礁石般挺立在汹涌的海浪中,坚定不移。

“援军?” 兵部侍郎孙傅阴恻恻地接口,他捻着稀疏的胡须,语气带着刻薄的嘲讽。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阴险,仿佛在幸灾乐祸:“李枢密怕是忘了!那陈太初虽在洛阳收拢了高俅带回的南兵,又得种老相公襄助,然其部新败于相州,仓促整军,能济得甚事?岳飞、张猛等人远在河北西路,被金军偏师死死缠住,自顾不暇!指望他们?只怕是远水难救近火!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他的话如同冰锥,刺得赵桓本就摇摇欲坠的心防几乎崩溃。

殿内主逃的声浪甚嚣尘上,几乎要将李纲等人淹没。

赵桓只觉得眼前发黑,耳边嗡嗡作响。

他仿佛看到龙椅之下已是万丈深渊,白时中、孙傅等人正合力将他推下。

父皇仓皇南逃的背影,童贯在西北传来的败讯,还有城外那日夜可闻的金鼓号角…… 巨大的恐惧如同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攫住了他,让他几乎窒息。

就在这令人绝望的死寂即将吞噬一切时,殿外陡然传来一阵压抑的骚动!一个满身霜雪、几乎力竭的信使被班直侍卫架了进来。他的身体摇摇晃晃,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

他挣扎着扑倒在地,从贴身的油布里掏出一个细小的铜管,声嘶力竭地喊道:“陛… 陛下!洛阳… 八百里加急!飞鸽… 飞鸽并至!” 他的声音虽弱,却如惊雷炸响在寂静的殿内。

内侍总管王孝迪一个箭步上前,接过铜管。他的双手微微颤抖,仿佛捧着的是大宋的命运。

他小心翼翼地拧开铜管,抽出一方染着暗红血迹的绢布,不敢有半分耽搁,高举呈于御前。

赵桓的手抖得几乎拿不住那轻飘飘的绢布。

他深吸一口带着血腥味的寒气,仿佛要将这股勇气吸入体内。

他勉强展开绢布,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铁画银钩,力透绢背,正是他登基后倚为柱石、却又被金兵隔绝在外的陈太初手书!字里行间,是金戈铁马的血性与决绝:

“臣太初顿首百拜陛下:赖陛下洪福,种帅虎威,洛阳新军整备已成!

正月初七,破金贼偏师于相州城下,斩首两千,尽复其地!初九,疾进磁州,驱敌解围!收拢溃勇,得敢战之士万五千人。

然火器辎重甚巨,转运稍迟。

臣已尽留磁州、相州防务于可靠之人,亲率步骑精锐万二千,携虎蹲炮五十,火铳八百,星夜兼程,倍道南下!

陛下万勿轻动,坚守待援!

太初肝脑涂地,必至城下!

河北岳飞、张猛、赵虎、陈德胜、陈华启诸部,亦将拼死破围,向汴京攻击前进!

望陛下信重李纲相公,军民同心,则汴梁稳如泰山!臣与陛下,指日相见!”

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赵桓冰冷绝望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