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鸭绿江硝烟(第2页)
那次惨败,如一根毒刺,深扎在朴承嗣心头。他明白,技术上的鸿沟,绝非仅凭超越时代的见识就能轻易跨越。童贯卖给他的,只是宋国军器监淘汰的粗浅图纸,核心的颗粒火药、定装药技术,以及精密的铸造、车床工艺,被陈太初那厮捂得严严实实,如同铁桶!他耗费巨资,派细作潜入宋境,甚至买通了几个汴京军器监的底层吏员,得到的也只是皮毛。没有稳定、高效、耐潮的火药,再精良的火铳也只是烧火棍!
“大人,各库新制‘霹雳粉’(朴氏对火药的称呼)已按您吩咐,以双层油布包裹,内置石灰吸潮,装入密封木桶,置于阴凉干燥石室。”一名心腹管事躬身禀报,声音带着敬畏。眼前这位主人,短短十年间,从一文不名到权倾朝野,其手段、心机、以及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如透明如水的琉璃镜、烈度惊人的“玉流烧”酒),早已被神化。
朴承嗣微微颔首,眼神却依旧冰冷。失败是苦涩的,但也让他更加清醒。他利用在宋国糖酒贸易中积累的惊人财富(仿制陈太初的白糖、朗姆酒,虽品质稍逊,却足以垄断高丽及倭国市场),疯狂投入军械研发。工坊规模不断扩大,他网罗高丽、倭国乃至流亡的宋国工匠,不惜工本试验各种火药配方,虽未能突破颗粒化瓶颈,却也大幅提升了火药威力,并严格制定了防潮规程。同时,他凭借“神兵”的诱惑和巨额贿赂,深度渗透高丽军界,扶植傀儡将领,甚至将触角伸入王宫,使自己成为高丽国主都不得不倚重的“柱石”。
“时机到了。”朴承嗣望向北方,鸭绿江对岸那片广袤的土地。最新的密报如同甘霖:金国东西两路大军尽出,宗望、宗翰两大元帅深陷宋国泥潭,东线拒马河僵持不下,西线雁门关久攻不克!金国后方空虚,尤其是婆速路一带,守备比年初更为松弛!
更重要的是,时节!靖康元年的深秋,天高云淡,风清气爽。凛冬的严寒尚未降临,恼人的春雨更是远在天边。这正是火器能够发挥威力的黄金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