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学究 作品

第161章 布局大理(第2页)

这等送上门的便宜,岂有拒绝之理?

“德柱兄豪气!当真是痛快人!”觥筹交错间,大笔交易立时敲定。

明处是宋钱买马,暗处却有无数柳德柱的“影子商队”,在盐津渡、在建水坝、在滇池旁的市镇暗渠游走,如蝗虫般疯狂地以“靖康通宝”吸纳市面上一切流通的大理铜钱!“一比一!童叟无欺!”的吆喝声此起彼伏。鄯阐府的铜匠铺里收工钱的大师傅,滇南田头算地租的老地主,捧着比往日更重、颜色更青黄的钱串,尚自懵懂欢喜,却不知一场悄然无声的灾难,正顺着钱流溯源而上。

不过一月,鄯阐城集市上最先嗅出异样。

米铺伙计愕然地看着粮价木牌被掌柜一日连提两次,一斗糙米竟换回往年两斗的钱串!

布庄的伙计也惶惑地算着账目——以往一匹普通棉布值二百钱,如今竟报三百!

那钱箱里堆满沉甸甸的大理铜币,价值却在肉眼可见地变薄、融化……物价如温水中被煮的蛙,无声地沸腾两成!

也就在柳德柱在昆明城搅动钱浪翻涌的当口,南国春早,邕州(今南宁)城外邕江码头。

新任邕州转运使赵虎,这位曾在拒马河尸山血海中搏杀出来的悍将,一身青绯官袍,腰悬御赐金锏,威势却更胜当年持槊陷阵之时。

他指着江畔一片新平整出的阔地,对前来听令的一众属官、商贾喝道:

“即日起,此设‘邕州铜市监’!司职督理广西各路及广南外藩铜铁交易!凡有大理私铜入境者,一律由本监核准、估价、通兑!敢有私自贸易、夹带藏匿者——”

金锏龙吟出鞘半尺!寒光刺得人心头一悸!

“以通敌论处!”

言罢,他身后一排排森然伫立的披甲军士齐齐踏步!声如闷雷!

码头上早已泊满了南洋大船。

漕运巨擘罗五胡的侄儿罗二头,精赤着古铜色的上身,露出纵横交错的刀疤,操着闽南海腔,指挥着水手将如山般堆砌的海盐、整箱的江浙绸缎、景德镇的青白瓷器,还有一小箱一小箱珍贵的樟脑、苏木等南洋奇货,从船坞卸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另一侧,新建的验铜坊前更是车马如龙!穿着破旧土布衣、黝黑脸庞刻满风霜的大理矿农,在铜市监胥吏刀割般目光审视下,诚惶诚恐地将一篓篓粗糙泛着幽绿锈色的东川铜矿石(品位高但杂质多)过秤、折价。 “上等官盐,两斤换铜一斤!”

“棉布一匹,换铜三斤!”

罗二头那带着海腥气的粗豪嗓音响彻码头,报出令人瞠目的高价!

矿农们眼中爆发出狂喜之光!以往那些偷偷摸摸、层层盘剥的交趾走私贩子,如何比得过大宋天朝的财大气粗、冠冕堂皇?!

几处曾暗通向交趾的羊肠秘道旁,悄然增驻的官军岗哨,更如同冰冷的闸门,将大理铜矿最后的走私涓流彻底截断!